兒童癲癇用藥要點

  雖然近年來對小兒癲癇的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有了較深入的研究和認識,但至今為止,其治療措施一般只侷限於藥物控制發作。現就兒童癲癇患者的用藥的要點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根據癲癇發作型別選擇用藥

  癲癇發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全身大發作,包括強直――陣攣發作***俗稱大發作***、失神小發作、肌陣攣發作、強直髮作等;另一類是部分發作,如植物神經發作。當醫生確定患兒屬何種發作型別後,則可按下列治療方案選用藥物:

  1.強直――陣攣性發作:按常用藥物的排列順序選用苯巴比妥、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

  2.失神性小發作:選用丙戊酸鈉,效果不明顯時可加用氯硝基***。卡馬西平對此型別癲癇無效。

  3.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首選丙戊酸鈉、氯硝基***。

  4.強直性發作:選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

  5.限局性運動性發作:選用卡馬西平、丙戊酸鈉。

  6.複雜性部分性發作:首選卡馬西平,也可選用丙戊酸鈉。

  7.嬰兒痙攣症:選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潑尼鬆,同時應用氯硝基***或丙戊酸鈉。

  二、單藥治療與聯合用藥

  癲癇患兒以單藥治療為宜,特別是剛開始治療者。事實證明:只要診斷無誤、選藥恰當和使用正確,單藥治療的控制率一般可達70~80%,且無明顯副作用。與聯合用藥治療相比,單藥治療的好處還在於容易評價療效,避免多藥間相互作用的複雜問題,治療方案便於調整,經濟負擔也較輕。聯合用藥主要適用於已用單藥治療效果不理想者。聯合用藥尚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用對發作型別最有效的藥物;第二是選擇作用機理不同且在體內儘量減少相互干擾代謝的藥物;再次是避免聯用毒副作用相似的藥物。應該強調:凡是能用單藥治療者,應儘量避免聯合用藥。

  三、規律服藥與用藥時限

  當確立診斷、選藥治療效果滿意時就應長期規律服藥,每天的劑量要根據藥物半衰期的長短分次口服,如半衰期短的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每日用藥3次,半衰期長的苯巴比妥每日用藥2次,切勿漏服和中斷。癲癇發作被控制後需長期進行鞏固治療以避免復發。究竟用藥多長時間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根據國內外治療癲癇的經驗,停止治療的時間與癲癇的型別、病因等因素有關,如典型的失神發作一般在被控制後1~2年可以停藥,原發性大發作完全控制3年後可以停藥,簡單部分性發作、症狀性大發作則需要3~4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停藥。

  四、切勿驟然換藥或停藥

  癲癇是一種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疾病,不論使用哪種藥物,絕不能因症狀被暫時控制而隨意減藥,更不能突然停藥,因突然停藥可導致體內血藥濃度下降發生反跳引起癲癇嚴重發作,甚至發生癲癇持續狀態。一般來說,當療程期滿後應逐漸減藥,其減量過程持續至少6個月到1年。在癲癇治療過程中,因某種藥物毒副作用或其他原因必須更換藥物時,也不可驟然換藥,應採取過渡的方法,在原用藥的基礎上加用新選藥物5~10天后,逐漸減去原用藥物。

  五、認真對待藥物的毒副作用

  任何一種藥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抗癲癇藥物也是如此。1暫時性副反應:如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後出現的睏乏、睡眠增多;服用氯硝基***後出現的肌張力低下等,都屬於暫時性副反應,一般在數週後可逐漸減輕或消失,無需停藥或換藥。2藥物性特異質反應:少數患兒服用抗癲癇藥後可出現過敏性皮疹;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可引起粒細胞減少;丙戊酸鈉可引起血小板減少;多數抗癲癇藥物對肝臟都有損害作用,因此在服藥期間要定期檢查外周血象及肝功能。3過量中毒:此為應用抗癲癇藥物的常見反應,其表現是多方面的,主要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表現為嗜睡、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應在醫生密切觀察指導下,減少用藥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