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什麼原因

  當人們眼睛裡長有針眼的時候眼睛會非常的難受,特別的癢會忍不住想用手去撓,但是如果用手抓,又會引起眼睛的發炎。那麼,?如何治療針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內針眼外針眼是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瞼緣癤,衛生條件差、體質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時,眼瞼區域性紅腫、充血和觸痛,近瞼緣部位可觸到硬結,有時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觸痛,甚至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數日後毛囊根部出現黃色膿點,膿排除後症狀逐漸好轉而痊癒。外針眼化膿後如任其自破排膿,常因疤痕收縮而引起眼瞼變形、外翻、上下瞼裂閉合不全等後遺症,所以應引起注意。

  內針眼又稱瞼板炎。內針眼是瞼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狀與外針眼一樣,但因炎症在較堅實的瞼板組織內,所以疼痛較劇烈,炎症持續時間也長,嚴重時整個眼瞼紅腫,患側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幾天後,在眼皮裡面長出膿頭,排膿後即告痊癒,症狀也會隨之而消失。

  如何治療針眼的介紹如下:

  1.區域性溼熱敷,用乾淨毛巾或紗布,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

  2.抗菌素眼藥水如氯黴素或利福平或氧氟沙星點眼,每日4—6次。抗菌紗眼膏如金黴素或紅黴素塗眼,每日1-2次。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個別重症,可肌注青黴素或口服抗生素。

  3.膿腫成熟,出現黃色膿頭,可切開排膿。但切忌擠壓區域性。

  4.手術切開,當膿點形成後可切開排膿但要注意外針眼的切口應與瞼緣平行內針眼的切口慶與瞼緣垂直切忌不適當的擠壓以防炎症向眶內顱內擴散引起眶蜂窩織炎海綿竇靜脈炎腦膜炎及膿腫等而危及生命。

  5.耳針療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強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針,取穴同前,並可於患側耳部找敏感點,埋針後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l-3分鐘。3日後複查,如針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療。

  6.挑治療法,在背俞穴的肺俞與膏肓之間附近的面板面,找尋一個或數個壓之不褪色的紅點,若紅點不明顯,可輕刮之後再找。面板消毒後,將紅點逐一直刺挑破,擠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7.磁療,於針眼患處兩側面板面,安放一對250高斯左右的小圓磁片,以n、s極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膠布固定。兩磁片之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遠,以免磁場作用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