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方法

  類風溼性關節炎本屬於風溼類的一種病,這種病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和麻煩,很多患者都願意選擇中醫的治療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1、風溼熱痺型:多見於類風溼關節炎急性活動期。關節腫痛、區域性灼熱、皮色發紅,或觸之有熱,或兼發熱,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或數。

  治法:清熱利溼,祛風通絡。

  方藥:宣痺湯。

  2、毒熱瘀痺型:多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或成人Still's病。關節紅腫,欣熱劇痛,拒觸拒按,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發熱,甚至高熱寒戰,皮下紅斑,口渴,小便短黃,大便乾燥。舌紅,苔黃或燥,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通絡。

  方藥:三水白虎丸***湯***。

  3、寒熱錯雜型***寒痺、痛痺***:多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活動期,或急性期向穩定期過渡。關節腫痛,區域性皮色正常,但觸之有熱感,或自覺區域性有熱灼感,但全身畏寒畏風,受風寒則關節疼痛加重。舌暗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弦緩。

  治法:祛風散寒,清熱通痺。

  方藥:桂枝芍知母湯。

  4、風寒溼痺型***著痺***:多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或慢性活動期。

  症見關節腫痛,屈伸拘急,區域性皮色正常或蒼白,遇寒加重,得熱減輕。舌淡紅,或暗紅,苔薄白,脈弦緊或濡緩。

  治法:祛風散寒,除溼通痺。

  方藥:薏苡仁湯。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飲食調理

  寒溼型

  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藥酒等。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能祛散寒邪,可飲用一些藥酒類的酒劑。對於一些不會飲酒的病人,可以稀釋或加入調料調味後飲用。

  風熱型

  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祕,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溼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

  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不適宜於飲酒,因為酒熱傷肝,酒溼傷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細辛一類的熱藥,會加重內熱和腫痛。此類病人如欲服藥酒,可選擇清涼性的藥物浸入酒中,使藥酒性質偏涼。對於一些不會飲酒的病人,可以稀釋或加入調料調味後飲用。

  肝腎兩虛型

  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運動保健

  1、慢性期要儘可能安排有規律的運動,每週3~5次,每次不超過1個小時。以有氧運動為主,散步、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均為適宜專案,以不感到疲勞、活動後無症狀加重為原則。

  2、無論急性期還是緩解期、慢性期,開展活動都要循序漸進,活動間歇要適當休息。如果在活動中或活動後出現症狀加重或肌肉痙攣現象,應停止活動1~3天,待症狀改善後再考慮開展活動,並適當調整活動方案並減小運動量。

  3、進入緩解期後可多做家務勞動,如掃地、抹桌子等,開展如握拳、甩手、踢腿、屈伸等關節活動,並配合按摩、理療等物理療法以改善症狀。這一階段可安排外出活動,如散步等輕體力活動,每次10~30分鐘,注意事項同急性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