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最佳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4歲以下易得。那麼,患上手足口病後好的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手足口病最佳西醫治療方法

  1.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

  ***1***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2***嘔吐難以進食者給予輸液。當口腔因有糜爛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3***口腔潰瘍給予青梅散、金黴素魚肝油或錫類散外塗,疼痛劇烈塗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並保持區域性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4***面板皰疹有繼發感染者塗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2.手足口病可能結合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進行治療。

  ***1***併發腦膜炎者按照腦膜炎治療

  ***2***併發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療。

  手足口病最佳中醫治療方法

  1.中藥方劑:

  ***1***雙花防毒飲 方劑:金銀花,野菊花,蚤休,茯苓,甘草。製法:上藥加水300ml,浸泡30分鐘,以武火***大火***煎煮沸騰,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鐘,煎成藥液150ml。每日1劑,藥液分2~3次服,連續服用7~10天。3歲以下嬰幼兒可減量服用。

  ***2***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3***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佈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對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併發症,可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

  ***4***治療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黃芩、白蘚皮,雙花,竹葉、薄荷,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復期,對於口乾咽痛的孩子可在沙蔘麥冬湯方劑裡,加生地黃、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潤咽。

  2.中成藥

  ***1***玉屏風口服液合板藍根沖劑,連續服用7~10天。

  ***2***治療口咽部皰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1種,塗搽口腔患處,1日3次;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口腔炎噴霧劑對扁桃體炎效果最為明顯;對小兒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霧化劑型易吸收。

  ***3***手足皰疹嚴重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於皰疹患處,1日3次。

  3.分型治療:

  1***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膩。

  【治法】清熱解毒化溼。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藥物】大黃,黃芩,等古方化溼散。

  2***普通型***溼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溼解毒。

  【方藥】甘草瀉心湯加減。

  【藥物】生甘草,半夏,黃芩,黃連,等古方化溼散,分2次服。

  3***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治法】清熱化溼,鎮肝熄風。

  【方藥】風引湯加減。

  【藥物】大黃,生石膏,寒水石10克等古方化溼散。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祕減赤石脂,後期熱退減石類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加古方清熱通絡散。

  4.中藥預防方劑

  ***1***金銀花,大青葉,綿茵陳,生苡仁,生甘草。水煎服,一日分兩次服用,連續5-7天。本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化溼之 功能,適用於易感人群預防。以上為3~6歲劑量,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但體虛、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2***對於口裡長皰疹、有潰瘍、口氣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還可用燈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風、淡竹葉煎水飲用,可清心火。對於食慾不振的孩子還可在燈心花方子裡增加麥芽,以開胃。

  ***3***如果孩子手足出現皰疹,則可採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膚子、苦蔘等煮沸,冷卻至適中溫度時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熱、化溼、涼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