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火的原因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於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因此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症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溼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臨床常見的“上火”型別有“心火”和“肝火”。解決方法是“去火”,即中醫的清熱瀉火法,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物,也可用中醫鍼灸、拔罐、推拿、按摩等療法。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品。

  人為什麼會“上火”?為什麼有些人經常“上火”而效果不佳?近日,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抗生素”實驗室開展的中醫治療“上火”課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提出“三級靶向”理論,破解人體“上火”之謎。


上火

  中醫治療上火“三級靶向”理論,是對古代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滋陰”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該學說認為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治病應以滋陰降火為主。“三級靶向”理論認為,人體的生命之水——陰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津、陰和精。“津”濃度小,流動性大,如汗液、唾液等。它好比最外面的保護層,既容易損失,也容易補充。例如,人們夏天活動出汗,就會口渴,這其實就是輕度的“上火”,是因為“津”缺少所致,喝些水就可以補充過來。然而,真正需要治療的其實是“陰”的缺少所導致的上火。有些人頻頻上火,而治療效果又很差,其原因就在於“陰”的缺失。“上火”如果治療不及時,或頻頻反覆上火,就會損傷到人體的最核心的陰液部分——“精”。“精”與人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等密切相關,如果“精”受到損傷,則頻頻發生的不僅僅是上火,還有諸如感染性疾病、腎炎、癌症等也會相繼而至。

  研究表明,陰虛的人因為體內陰液缺少而容易導致體內“火災”的發生,正如干柴比綠樹更容易著火一樣。反過來也如此,如果某人上火越多,說明他體內陰液缺少得越厲害,“火災”的危險性和危害性更大。根據這一“三級靶向”理論,中醫治療“上火”關鍵的一環是“滋陰”。採用具有“滋陰”功效的中藥來補充體內的陰液才是治本之策。然而,有專家指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數“去火”類中藥並沒有“滋陰”的功效,因而只能起到“滅火器”的作用,即只能從外圍撲火,而不能從內部清除“火源”。這好比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也有少數藥品為了增加止喝功能,加入了一些生津的藥物,但終究杯水車薪,難滅體內熊熊烈火,或即使暫時壓制住火勢,一旦受到心理刺激,或進食辛辣和容易上火的食物,就會死灰復燃。所以說,只有針對中醫學的不同靶位而設計的中藥處方,才能做到清源固本,內外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