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時出現高原反應如何處理

  西藏、雲南等地一直是旅遊的熱門城市,但這些城市地處高原,很多人旅遊時進入這些地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症狀,我們稱為高原反應。那麼出現高原反應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旅遊時出現高原反處理措施

  1、高原肺水腫

  如果出現頭疼、胸悶、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乾咳,以後有痰***、 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重者咯粉紅色泡末樣痰,雙肺溼羅音。驚恐不安,心慌,口脣面部紫紺,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的情況下應判斷為高原肺水腫。

  現場急救:半臥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鐘保暖、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嚴禁大量飲水,口服速尿***其他名稱:呋喃苯胺酸 , 呋塞米,腹安酸,利尿磺胺,利尿靈,速尿,速尿靈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補鉀***吃橘子或橘子汁***並觀察脫水情況。如果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和強地鬆。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待初步急救病情穩定後,安全轉移至海拔較低處。

  2、心力衰竭

  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者可從口鼻湧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壓可下降時,則有可能判斷為心力衰竭。

  現場急救:兩腿下垂、半臥位休息。注意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口服速尿、強地鬆、含服***。嚴禁大量飲水!下山!快速送醫院!

  3、高原腦水腫

  首先會出現早期的高原反應症狀,接下來還可能出現劇烈頭疼、嘔吐;神志恍惚、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或精神行為,個別人出現抽搐,最後嗜睡至昏迷。少數人可出現視網膜出血。

  現場急救:迅速將病人擺成穩定側臥位。連續給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後間斷給氧。 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速尿、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

  鹽酸山梗菜鹼、尼可剎米等中樞神經興奮劑。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注意做好必要的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送醫院是挽救生命之關鍵!

  預防旅遊時高原反應的要點

  1、調整心理

  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症狀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

  2、輕微症狀自行緩解

  剛到高原,每個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缺氧症狀,嚴重的會有頭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狀。但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夠正確地保護自己,1~3天后,上述症狀都會好轉或消失。反應緩解之後,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以保證安全。

  3、儘量不要吸氧

  人們常常用吸氧來緩解不適。當然,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停止吸氧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這樣便延緩了適應高原的時間。所以,如果上述症狀不很嚴重,特別是在靜處時較輕微,就最好不要吸氧,這樣會更快適應高原環境。

  4、初到高原不要做激烈運動

  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體力勞動,最好能用半天時間完全靜養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覺。這一條要從一進高原就開始做,很多人剛到高原沒有什麼反應,就自以為是,結果晚上出現症狀,這時後悔就晚了。

  5、要先到海拔低的地方

  進入高原後,最好先到低海撥的地方,再到高原撥的地方,這樣更有利於適應高原氣候。旅途儘量安排輕鬆,行程適當寬鬆。

  6、預防感冒

  要防止因受涼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之一。高原溫差特別大,很容易著涼並感冒,這時要切記,寧可熱一點,不可冷一點,多穿衣服。

  7、冷靜應對

  一旦發生高原反應也不必恐慌,要視其反應程度而有針對性的治療。如果反應較輕,可採取靜養的辦法,多飲水、少運動,一般一段時間後會好轉或消失;如果反應較重,影響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藥物幫助治療;如果反應太重,就要到醫院進行治療,輸液、吃藥、吸氧等;如果實在受不了高原反應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內地了,一般情況可以立即得到緩解。

  8、要準備應急藥物

  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高原紅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達西藏後服用***、西洋參含片、諾迪康膠囊***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西洋參***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蔘丸***治療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種,出現高原反應的症狀時服用有一定的療效***等等,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7天。

  9、患下列疾病者不宜進入高原

  初次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如發現心、肺、腦、肝、腎的病變,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病人,請勿盲目進入高原。如果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須預先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隨身攜帶氧氣等。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