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鷗》來源於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而是非常的感人。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閱讀教學,如果離開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情感、從析詞析句中理解情感、從課外拓展中昇華情感皆是緊扣文字展開,圍繞情感教學,展開的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如:“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感受親人離別的悲痛。學生說:“外婆去世的時候,親人們就是海鷗那樣站成兩行為外婆送行。”我立刻追問:“能說說你當時的感受嗎?”她的眼睛裡閃爍著淚光,眼前彷彿出現了葬禮的情景。“我外婆對我最好了,她離開了我,再也不會和我玩了。

  所有人都哭了。”她的聲音哽咽了。一種同情、悲痛之情油然升到在座每個同學的心裡。如果我能繼續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那麼情感的昇華將到達頂點,體會親人離別的痛苦會更加深刻。我即時讓學生把這種情感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讓他們帶著各自的體驗讀一讀這段話,讓學生用心靈誦讀,用心體驗。

  篇2

  海鷗為老人守靈的場面,我也想將重心傾斜在這裡。和學生一起品讀送別段,品悟海鷗情。在初步的朗讀交流之後,我的設計是:面對著老人的遺像,伴著哀婉的音樂,引導學生們把自己當成海鷗,回憶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點滴,為老人靜默三十秒。這表面平靜的三十秒,應該是學生們思維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後再讓學生互動,扮演海鷗與老人進行對話,傾吐無盡的思念和牽掛……隨後讓學生伴著音樂,讀課文片段,學生入情入境、聲情並茂。最後,再伴著音樂,出示老人喂鳥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讓孩子們永遠記住這個可敬的老人!

  另外,在研讀老人愛海鷗的段落時,我讓學生抓住老人喂海鷗動作的詞語“小心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杆邊走邊放”,學生在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後,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個“為什麼”,以促進學生對詞語所表達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語言入手理解文字、理解人物感情、學習文章表達方法,從而激起了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篇3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為學生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薰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然後讓學生來描述畫面,並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塗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於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範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字情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後部分,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字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麼,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麼。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昇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