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腹瀉的原因

  飯後腹瀉,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徵。為什麼, 飯後會出現腹瀉的情況,怎麼辦呢?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吃完,希望對你有用。

  飯後出現以下症狀要小心

  1、脹: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2、痛:常常於飯後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進食後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3、腹瀉: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可能性大。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4、噁心:飯後後出現泛酸、燒心、噯氣、胸骨後痛***平臥或身體前屈或腹壓增加時更明顯***,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飯後上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症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後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5、癌:進食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者。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腹瀉怎麼辦:

  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新增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儘量吃母乳。

  有噁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緩慢喂水餵飯。當腹瀉嘔吐特別嚴重時,可以少餵食物1~2次,現在不主張長期禁食,因為那樣對小兒不利。

  不要動輒使用抗菌素,亂用抗菌素治療嬰兒腹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嬰兒腸道內非致病菌群數目少,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統,腸道內環境不穩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壞。可以用丁桂兒臍貼來治療,因為丁桂兒臍貼的製劑是中藥,並且是外用藥物,是一些能強健寶寶腸胃的藥物,可以助消化,增食慾。

  急性腹瀉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脫水,因此液體的補充矯正脫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急性腹瀉的情況下,小腸仍保有60%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緊早進食可以減輕症狀、改進營養狀況;禁食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4小時,剛開始進食時考慮給予稀飯、馬鈴薯或富醣類的食物,避免太過油膩的食物。

  使用止瀉藥雖然可以阻止腹瀉,但同時減少腸蠕動,使毒素不易排洩造成細菌滋生。此外,小時候餵食母乳的小朋友,腸道的抵抗力也比較好,因此,提倡母乳哺育對預防兒童腹瀉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