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該怎樣預防讓寶寶遠離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種與病毒感染有關的侷限性或瀰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為兒科常見病,那麼,媽媽們該怎樣預防?

  病毒性心肌炎為兒科常見病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柯薩奇病毒、埃可***ECHO***、脊髓灰質炎、腺病毒40、41,流感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心肌侷限性或瀰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變,屬於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者約佔40%。此外,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腮腺炎,乙型腦炎、肝炎病毒,帶狀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艾滋病毒等病毒也能引起該病。其中,由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最終約10%演變為擴張型心肌病。發病的年齡從胎兒、新生兒、一直到兒童和青少年。

  患病初期與感冒症狀相似

  據瀋陽市兒童醫院內科二病房主任閆虹介紹,兒童心肌炎患兒在患病初期,往往出現如發燒、咳嗽、咽喉腫痛、流鼻涕、全身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並不很長,這些如同感冒般症狀消失後,隨即出現心臟異常的症狀,有心跳加快或減慢、停搏、心跳不規則。

  “這時患兒會出現精神萎靡,渾身沒有力氣並且汗多、食慾不振,易噁心嘔吐等症狀。”閆虹主任表示,此時家長應及時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如未及時就診,心臟症狀會進一步加重,典型表現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氧供不足,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輕度青紫、面板厥冷或有花斑、胸悶、呼吸急驟等現象。二是體迴圈淤血,表現為心臟增大及肝臟腫大等現象。三是心功能不全,表現為心率增快、心尖搏動減弱、第一心音低鈍、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現象,可發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

  需要預防感冒和腸道感染

  兒童的抵抗力弱,感冒後若沒及時治療,就可以引起嚴重心臟疾病。此外,當兒童抵抗力下降時,腸道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誘發病毒性心肌炎。而且這種病還與營養不良、疲勞、外傷以及接觸有毒物質有關。

  病毒性心肌炎在發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狀。因此預防病毒性心肌炎應當首先預防感冒。在感冒發生季節,要儘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場所。注意防止各種病毒感染,減少受冷、發熱等不良因素。

  恢復期為3個月至半年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的恢復期較長,一般為3個月至半年。這期間,需要做好積極的護理措施,並配合治療。

  1、休息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以減輕心臟作功的負擔,並減少心肌的氧耗量;輕症者和一般病例應休息3—4周,對於有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的重症病兒,臥床至少3個月或待心功能恢復正常或擴大的心臟回覆後,可逐步開始從室內而至室外活動,活動量逐漸增加。若活動後反應良好,學齡小兒可繼續上學,無需成年累月臥床不起。

  2、飲食

  宜選擇清淡、易於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果汁、蔬菜、蛋、鮮奶、魚及肉類、麵食軟飯等***,每餐根據小兒胃口,少量多餐,逐漸恢復正常的膳食。

  3、安慰

  若患兒煩躁不寧,給予言語慰籍和鼓勵,有疼痛的肢體和部位可給予按摩,需用鎮痛或鎮靜劑時,應該遵醫囑。

  4、積極配合各項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