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的原因有哪些

  哭鬧,是嬰兒的表達方式。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下面小編整理了嬰兒哭鬧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哭鬧的原因

  一、生理性嬰兒哭鬧

  生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無疾病時的哭聲常常由輕逐漸轉響,哭聲洪亮,去除了因素後哭聲停止,多數由生理性原因引起。

  1、飢餓、口渴

  由飢餓引起的以3個月以內的嬰兒為多見,如母乳不足,奶粉衝得過稀或二次餵奶時間間隔太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若不及時補充水份可因口渴而哭鬧。

  2、溼、癢、冷、熱

  尿布溼後沒有及時更換是引起哭鬧的常見原因。過冷、過熱可使嬰兒不適。面部或軀體面板的溼疹,在熱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癢而引起哭鬧。小蟲叮咬後區域性奇癢。

  3、衣著不當

  新生兒包紮過緊或衣服大小限制活動或影響呼吸;內衣薄,外面穿著粗毛衣,可因毛線刺激面板而引起不適。

  4、大小便前

  經過訓練的嬰兒,常常以哭泣來表示想要大便或小便。如有的嬰兒於半夜因膀胱充盈,在熟睡中突然哭叫表示要解小便。

  5、周圍無人

  嬰兒睡醒後發現周圍無人而感到寂寞,以哭的方式吸引親人與他作陪。

  二、病理性嬰兒哭鬧

  病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哭鬧劇烈,時間長,哭聲尖或特別低沉,哭鬧常與某些症狀或體徵同時出現。

  比較常見的疾病有:

  1、口腔潰瘍

  多數在餵奶或進食,尤其吃熱的食物時出現哭鬧,常伴流口涎。

  2、鼻塞

  有鼻塞的嬰兒因飢餓而哭,吃奶後立即停止,然而因鼻塞而影響呼吸,必需停止吸吮而用口呼吸,又因吃不到奶而哭鬧,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3、腦部疾病

  新生兒顱內出血或腦膜炎時出現一陣陣尖叫樣啼哭聲,音調高,哭聲、急而無回聲。大一些的嬰兒在腦膜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顱內高壓時因頭痛而哭鬧。同時用手擊打頭部或撞頭於牆壁或木門上。

  4、中耳炎

  外耳道瘡腫。吃奶時當耳朵貼到母親身體時或者牽拉嬰兒耳朵時出現哭鬧。

  5、面板摺潰爛

  當摩擦腋下、頸部、腹股溝處面板時出現哭鬧。

  6、蟯蟲病

  蟯蟲於夜間爬出肛門口排卵,刺激肛門周圍及陰道白而引起奇癢,無法人睡,這種哭鬧常常發生在半夜。

  7、泌尿道感染

  如尿道口炎、膀胱炎於排尿時因尿痛而哭。

  8、肛裂

  排便時哭叫,往往大便堅硬幹燥,同時有鮮血滴出。

  9、腹痛

  引起腹痛的原因比較多。腸套疊多見於嬰兒,哭鬧為陣發性,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嘔吐,排出的大便像果醬樣。急性闌尾炎時表現為持續性哭吵。嵌頓性腹股溝疝因疝嵌住劇痛而哭,同時用手撫摸嵌頓的部位。腸痙孿引起的腹痛哭聲尖,時間可長可短,哭時兩腿屈曲。

  10、咽後壁膿腫

  哭聲像小鴨子叫,常有頸部強直、怕冷、發熱。咽喉部部分梗阻,嬰兒不願吸乳,言語發音不清。

  總之,遇到嬰兒哭鬧首先從生理性原因方面考慮,必要時脫去衣服全身仔細檢查一遍。認為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哭鬧時應去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嬰兒哭鬧不止的檢查原則

  當嬰兒老是哭鬧,並且不止息,媽媽給嬰兒餵奶不見效,給嬰兒換尿片也不行,嬰兒哭鬧不止需要媽媽學會檢查和分析嬰兒哭鬧的原因。媽媽如何檢查嬰兒哭鬧不止也是有方法的,嬰兒哭鬧不止的檢查原則主要有以下9種:

  1、檢查嬰兒是否處於飢餓狀態

  ***1***哭聲短而有力,比較有規律,漸漸急促;

  ***2***3-4個小時需要餵奶一次,間隔時間不能太久;

  ***3***經常性1-2小時就哭鬧,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夠。

  2、檢查嬰兒尿布是否溼了

  ***1***如果紙尿褲太沉,嬰兒會很不舒服就會哭鬧;

  ***2***如果嬰兒的屁股有紅屁股的現象,抹點護臀霜;

  ***3***搵褲如果溼了,一定要及時更換。

  3、檢查嬰兒身上是否有異樣

  ***1***媽媽要看嬰兒身上是不是出疹子了;

  ***2***嬰兒打防針的地方是不是有紅腫現象;

  ***3***嬰兒有沒有被蚊蟲叮咬。

  4、僅僅是嬰兒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

  ***1***幾聲緩慢而拖長的哭聲打頭陣,聲音較低發自喉嚨;

  ***2***經常陪嬰兒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

  ***3***一般情況下,抱起來就沒事了。

  5、檢查嬰兒鼻子是否通暢

  ***1***嬰兒鼻子容易堵塞,需要經常清理;

  ***2***可以藉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籤,吸鼻器等;

  ***3***使用工具時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傷嬰兒。

  6、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腹脹

  ***1***來得突然,第一聲又長又響,之後屏息,接著大哭;

  ***2***摸摸小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的;

  ***3***可以吃一些助消化的藥物。

  7、嬰兒是不是穿的太多或太少

  ***1***要根據室內的溫度及時給嬰兒增減衣物;

  ***2***太多或太少都會讓嬰兒感到不適;

  ***3***原則上嬰兒的衣服和大人同步即可。

  8、嬰兒可能是想睡覺

  ***1***哭聲不太大,有規律,比較纏綿,甚至有些不安;

  ***2***讓嬰兒做一些緩慢的或有節奏的運動;

  ***3***講一些撫慰的話幫助嬰兒放鬆或讓他睡覺。

  9、周圍環境安靜與否以及溫度是否合適

  ***1***家中過於嘈雜,會讓嬰兒哭鬧、煩躁不安的;

  ***2***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保持安靜;

  ***3***室溫最好控制在26-27℃。

  嬰兒哭鬧不止怎麼辦

  1、襁褓法: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嬰兒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嬰兒也有技巧,不要把嬰兒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嬰兒髖部發育。

  2、側臥法:嬰兒哭鬧時,許多爸媽習慣把嬰兒仰抱,但仰著會讓嬰兒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嬰兒時,不要讓嬰兒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嬰兒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嬰兒臉朝外,側臥,讓嬰兒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3、噓聲法: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存在著聲音——媽媽的心跳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豐富的聲音。

  做法:在嬰兒耳邊不斷地發出“噓”聲,嬰兒哭得多大聲就噓得多大,這同樣能讓嬰兒迅速安靜下來。在嬰兒的語言裡,噓聲就表示“我愛你”。

  4、搖晃法:嬰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裡時,其實一直都在晃動著,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是睡覺時翻身,1天24小時都在晃動著。

  做法:有節奏的晃動對嬰兒非常管用,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鬆。爸媽在搖晃嬰兒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於激烈,特別要小心嬰兒的頭部。

  5、吮吸法:嬰兒在預產期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嬰兒的飢餓感,更重要的是會啟用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嬰兒帶入深層次的鬆弛狀態。

  做法:要提醒年輕媽媽的是,給孩子吮吸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嬰兒脖子上,以免傷到嬰兒,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6、古時妙方引用

  ***1***抱著裸露的嬰兒,讓嬰兒的面板與媽媽的面板親密接觸。這種無阻礙的面板與面板之間的接觸可便寶寶得到極大的放鬆,將成為媽媽珍藏一生的美好記憶。

  ***2***把嬰兒放在布兜裡,背在身上,同樣可以安撫嬰兒的情緒,對媽媽來說也是一個容易且愉快的照顧嬰兒的方法,同時媽媽還可順帶做家務。

  嬰兒哭鬧的預防方法

  方法一:吮吸

  不論是乳房、瓶子、嬰兒自己的手指還是奶嘴,吮吸總是能起到安撫作用。

  方法二:讓他靠近

  用童車或背兜讓嬰兒依偎著你。

  方法三:按摩

  各種輕拍和按摩都能幫助使嬰兒平靜下來,但在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他的肚子,避開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這類的堅果類油。

  方法四:音樂

  有節奏的聲音或音樂能幫助安撫新生兒,甚至洗衣機或吸塵器的嗡嗡聲也能幫助平靜一些嬰兒。

  方法五:運動

  在手臂或搖籃裡搖動嬰兒,或者把他放在嬰兒車裡推動。

  方法六:新鮮空氣

  帶嬰兒出去走走,因為即使哭喊沒有因此停止,在戶外也不會顯得那麼不好。

  方法七:脹氣

  一些嬰兒在噯氣之後會感覺好點,所以嘗試讓嬰兒垂直坐好靠在你肩膀上,然後輕拍他的背。

  方法八:洗澡

  一個暖水澡能立即使一些嬰兒平靜,但是要意識到這可能會有反作用。

  方法九:帶嬰兒去更安靜的房間,用溫柔的摟抱和輕聲的吟唱來安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