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脹的原因有哪些症狀

  嬰兒消化系統比較嬌弱,哭鬧時也容易導致脹氣,嬰兒腹脹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嬰兒腹脹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嬰兒腹脹的原因

  1、寶寶吞食的空氣過多

  用奶瓶給寶寶餵食時,寶寶如果吸吮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式,空氣也會經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體內。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致脹氣。

  2、寶寶消化不良

  腸道糞便堆積使產氣的壞菌增生、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疾病引起寶寶消化不良,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都容易產生大量的氣體。

  3、寶寶腸胃蠕動障礙

  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單純功能性的,稱為“假性腸阻塞”;一種是腸胃道真正缺乏神經節的“先天性巨結腸”。

  4、氣管病變造成的脹氣

  如果腹腔內器官腫大或長了腫瘤,腸阻塞,腹水,也會引起腹脹,器官病變導致的寶寶脹氣發生的比較少。

  嬰兒腹脹的症狀

  嬰兒腹脹多發生在新生兒兩週大時開始,到三個月大時才消失,多表現為新生兒腹部充滿氣體,雙腿上提,尖聲哭喊。發生疼痛多是在同一時間出現,一般以下午至晚上十點最常見。多出現腹脹合併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

  如果寶寶腹脹明顯,並伴有頻繁嘔吐、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較硬、發亮、發紅,可見到小血管***醫學上稱為靜脈曲張***,可摸到腫塊,伴有黃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樣大便,發熱等症狀,說明寶寶已經換了比較嚴重的疾病,需要儘快到醫院診治。嚴重而頑固的腹脹往往表示病情危重,更不能耽誤。

  寶寶脹氣按什麼穴位

  1、按內關穴

  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因此,寶寶平時如果脹氣的話可以多按摩內關穴。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2、按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足三裡穴在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這是強壯穴,力度按大一點,痠麻的經絡感測可到腳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腸胃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3、按太白穴

  如果寶寶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痠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