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反季節胡蘿蔔栽培管理

  反季節胡蘿蔔的種植大大改善了我國的胡蘿蔔的供應數量,反季節胡蘿蔔的種植我們要注意什麼問題,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反季節胡蘿蔔栽培管理,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反季節胡蘿蔔高產栽培管理

  胡蘿蔔冬季上市普遍,反季節栽種,夏天上市彌補了淡季的空缺。反季節栽種中有些問題需解決好,才能達到高產的目標。

  一、品種選擇。對比實踐表明,反季節胡蘿蔔品種應該選擇不易抽苔,頂蓋小,纓長勢弱,根呈圓柱狀,芯柱與柱外肉質部同樣顏色,同樣硬度,表皮光滑,側根極少,色澤濃豔的品種。這類品種上市易售出商品性好,畝產量高達萬斤,經濟效益好。

  二、栽培地塊的選擇

  1、選擇無菌地塊。反季節胡蘿蔔栽培地塊宜選擇前茬沒有種植過白菜、蘿蔔、青苤藍等蔬菜的地塊,否則易使胡蘿蔔染病。

  2、選用沙質土地塊。這類地塊酸度小,土質疏鬆,胡蘿蔔肉質根易膨大,側根少,表皮色澤濃豔。

  3、栽培地塊不宜低窪。反季節胡蘿蔔栽培地塊應做到旱能澆澇能排,實踐發現反季節胡蘿蔔一個突出的優點是耐旱。如果澆水過多,就會使胡蘿蔔"瘋秧",而使肉質根瘦小,或者產生歧根,或者抽苔使根木質化。

  三、施足基肥。反季節胡蘿蔔一般生長期較短,所以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所需肥料為宜。每畝施用3-4立方米農家優質有機細肥,加人糞尿、雞糞等與儘量多的柴草、50公斤過磷酸鈣一起高溫發酵,硫酸鉀30-40公斤。

  四、整地播種。將全部肥料的1/3撒於地表,然後翻地深25-30釐米,翻地後做壟,確定好壟位即開淺溝,將剩餘的2/3的肥料撒入溝裡,再刨一遍,使糞土摻和,然後在溝上做壟。培起壟背後踏實、摟平,壟高20釐米,頂部寬35-40釐米,壟溝寬20釐米,在壟上播種。播種時在壟上劃3條1釐米深的溝,在溝裡點播種,撮距15釐米。點種時用大姆指指甲捏一下五六粒種子為一撮,平溝後澆水,這一水要大,將壟背漫過,待墒情合適的時候撓劃地表,形成一層浮土以便保墒。

  實踐表明,壟栽便於調節土壤乾溼度,胡蘿蔔肉質根易膨大且著色好。

  五、出苗後的管理

  1、查苗。缺苗處移栽補苗,挖苗時務必不要損傷幼苗主根,損傷主根的幼苗移栽後即使成活也長不成肥大的肉質根,只長出一個雞蛋大的疙瘩。

  2、間苗。間苗宜早不宜晚。苗高1.5-2釐米高時即應間苗,每撮留苗3-5根不擁擠為宜。苗高15釐米時定植。定植的時候拔去小苗弱苗,拔去過於粗壯高大的苗,這樣的苗可能會抽苔或者生歧根。拔去過粗葉柄過短葉過小色過濃的老頭苗,這樣的苗往往會長出一個大頂蓋,蓋下生出幾條歧根。

  3、澆水。反季節胡蘿蔔施足基肥後,澆水則成為高產與否的關鍵。前面提到反季節胡蘿蔔一個突出的優點是耐旱,所以它生長過程中澆水必須依墒情而定。定苗後澆一次催苗水,澆後務必***用專用鋤15釐米寬***中耕保墒滅草,中耕次數不得少於3次。以後澆水就要看墒情,在胡蘿蔔植株根部挖2指深,挖出些土,以手攥成團,不鬆散,即不必急於澆水。反之攥成的土團鬆散即應澆水,澆水時只澆滿壟溝即可,切忌大水漫灌。收刨前15天澆一次水可防止或者減少裂根。

  4、防治病害。反季節胡蘿蔔主要病為軟腐病和黑斑病。葉片上出現黃褐色斑點則表明植株可能染上軟腐病,病情嚴重時其莖葉變黃枯萎,肉質根頂蓋部首先變軟,然後快速向肉質根的下部延伸。黑斑病初發的時候葉子邊沿顯出深褐色,逐漸發展為黑色,葉脈上出現黑色鏽狀物,葉子則上卷至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

  ⑴採取壟栽的方式可以減輕病害,這一點前面已提到。

  ⑵秋冬晒土,秋作物收穫後,將栽培地塊翻成大土塊,經風吹日晒至春播時再將這土塊打碎摟平,這個過程可殺死病菌。

  ⑶增施鈣、鎂、鋅等肥料***不可施用氮素化肥***。葉面噴灑注射用維生素b12,每畝2盒,3次即可。這樣可增強胡蘿蔔的抵抗力,促進肉質根良好發育。⑷噴灑高錳酸鉀水或者菌必清溶液防治黑斑病,噴灑用於注射的氯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混合液防治胡蘿蔔軟腐病效果很好。用藥量要根據病情來確定,用藥次數一般2次即可,間隔5-7天,為達到徹底殺菌的目的還可以再噴一次藥,用藥量即使大些也不會發生藥害。

  種好反季節胡蘿蔔要注意選擇好的品種,採取壟栽的方式,施足底肥,在這前提下把好澆水這一關,切莫相信"糞大水勤不用問人"的說法,一定要依墒情確定澆水時間,嚴格控制澆水量,把握這一點,反季節胡蘿蔔奪取較高的產量就大有希望。

  有關胡蘿蔔斑枯病的防治

  胡蘿蔔斑枯病,也稱葉斑病。

  〔病原菌學名〕Septoria carotae Nagorn.

  〔寄主作物〕胡蘿蔔。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葉片發病,多在葉緣產生病斑。病斑近圓形、橢圓形,褐色至暗褐色,無明顯邊緣,後期病斑上散生許多小黑點。葉柄發病,病斑紡錘形、長橢圓形,深褐色,其上散生許多小黑點。發病嚴重時,葉上佈滿病斑或病斑相連,致使葉片提早黃枯***圖8***。

  致病菌為胡蘿蔔殼針孢。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針狀,稍彎曲,無色,具3~4個隔膜。

  〔發病規律〕病菌隨病殘體散落地表和土壤中越冬,種子也可帶菌,均為初侵染源。病斑病菌分生孢子器吸水後湧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和灌溉水傳播,經氣孔或穿透表皮侵入。病害再侵染頻繁,病害發展很快。

  病菌喜溫、溼條件。發病適溫25℃,要求85%以上相對溼度,分生孢子擴散傳播需有水滴存在。管理粗放,生長衰弱發病重。

  〔防治措施〕

  ***1***使用從無病株採收的種子。一般種子要消毒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的40%拌種雙或50%福美雙拌種。

  ***2***施足糞肥,適時追肥,增施磷、鉀肥。適當灌水,灌水後加強中耕鬆土,控制田間溼度。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及早發現並拔除中心病株。收穫時收淨田間病殘株,深翻土壤。

  ***4***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噴布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80%新萬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800倍液,或1∶1∶160~200波爾多液。

  胡蘿蔔抽薹與畸形根咋防

  一、抽薹的原因及防止。胡蘿蔔屬綠體春化長日照作物,根據不同品種對低溫的感應性不同,可分為易抽薹品種,較耐抽薹品種與耐薹品種。易抽薹品種在苗期4~5片真葉甚至2~3片真葉時就能感受低溫而進行花芽分化,以後在5、6月分長日照條件下抽薹開花。據日本學者的研究“黑田五寸”型別品種苗期遇到10℃以下低溫累積360小時以上,就有抽薹的危險,溫度愈低,持續低溫時間越長,抽薹率越高,最高可達90%以上。

  據瞭解,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春播品種仍選擇日本秋播品種“新黑五寸”或是黑田五寸系的品種,如“菊陽五寸”等。這些品種都屬於易抽薹品種,因此為避免損失,春季播種需選擇對低溫不敏感抗抽薹的品種,如日本的“紅譽五寸”、“向陽二號”、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根菜類課題培育的雜交種“紅芯四號”、改良品種“春紅一號”等。

  二、畸形根要產生的原因及防止。胡蘿蔔的畸形根常見有分叉、裂根、彎曲、瘤狀突起、青肩、長鬚根及顏色變異等。胡蘿蔔肉質根的形成要求有良好的土壤條件、栽培技術與氣候條件。如果耕作層太淺,土壤粗糙且有石塊,或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易導致分叉、彎曲;土壤粘重不易透氣,易產生瘤狀突起、鬚根;生育期間水分供應不均勻,忽幹忽溼,易導致裂根的增加;耕層太淺,根膨大期不注意培土,容易產生畸形根。根膨大期處在7、8月份高溫期,畸形根還能導致胡蘿蔔素、茄紅素的積累受阻,產生顏色變異,發白或發黃。

  因此,為使春播胡蘿蔔獲得優質豐產,應選擇土質疏鬆肥沃,灌、排水條件較好的沙壤土地;同時,注意耕作層深度不低於25cm,底肥施用腐熟有機肥,生育期間供水均勻,並在肉質根膨大初期注意培土。胡蘿蔔肉質根膨大的適宜溫度為18~25℃,所以華北地區北部春季播種大致在3月下旬至4月10日期間進行,華北地區南部及華中地區應在3月中旬至4月初完,我國其它地區需根據當地氣溫選擇適宜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