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蓮藕種植

  淺水藕是喜肥的作物,種植在深水中,肥料容易流失;而種植在淺水池中,肥料都集中在池子裡,可以高效利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的方法

  淺水藕最佳栽培季節是3月中旬,栽藕之前,首先做好土壤處理,種植淺水藕的土壤PH值要控制在6-8以內,最佳PH值為6.5-7,最好用河塘泥或稻田土,也可用蔬菜地的園土,但絕對不能用工業汙染土。水泥池中土壤的厚度,一般為30到40釐米。

  土壤準備好後需要施足底肥。淺水藕的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的種類很多,有作物秸稈、腐植酸肥、微生物肥、農家肥、複合肥等等。如果使用農家肥和複合肥,每畝可施入腐熟的農家肥4000到5000千克、三元複合肥100千克。肥料施入後深翻20釐米到30釐米,將土壤和肥料拌勻,然後把整個池子底部整平。

  栽藕的時候順著直線栽植,株距為1到1.5米,行距為2米。方法是按照藕身大小用鋤頭挖一個長長的栽植坑,栽植坑與池底有30度的傾斜角度。

  將種藕頂端向下順勢插,藕身與栽植坑平行,也就是說,藕身與池底,也有30度的傾斜角度。

  種藕插好後,用挖出來的土埋實,要求埋平後,藕稍和藕芽稍微漏出土面,而藕身全部埋入 土中。藕定植於泥土的深度一般在5到10釐米之間。

  栽藕之後,立即向水泥池內灌水,此時,為了提高地溫,使種藕早萌芽,水位不宜太深,一般保持5釐米。

  淺水藕立葉期管理技術

  隨著溫度的升高,種藕的藕芽開始萌動,當氣溫穩定在15攝氏度以上時,藕芽橫向生長,抽生出根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藕鞭”,此時的“藕鞭”很細,只有1至2釐米的直徑,“藕鞭”上有節,藕節上再抽生出“藕鞭”。

  藕節的作用不僅僅是抽生出“藕鞭”,剛才我們講過,藕節上還會長出鬚根和葉片。

  到了四月下旬,葉片已經長高,鑽出水面。葉片折捲成雙筒狀緊貼著葉柄。我們把這些小小的葉片叫做“立葉”,而這一段時期,叫做“立葉期”。

  我國宋代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寫的就是“立葉期”的景色。

  “立葉期”主要的管理工作,是控制好水位。

  從“立葉期”開始,逐漸的加深水位,但是水不能沒過葉片,最初的時候水位加深到8到10釐米,葉子逐漸展開時,水位加深到15釐米。

  立葉初期,藕鞭越來越長,葉片越來越多,種藕既要保持旺盛的生長勢頭,又要形成發達的根系,為長藕打下基礎,所以這段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

  我們一般採取直接向池子裡潑灑肥料的方法來追肥,每畝使用1000千克有機肥、15到20千克尿素和5至10千克硫酸鉀肥料。

  需要注意的是,撒施肥料的時候,一定要均勻。

  淺水藕展葉期管理技術

  五月份以後,蓮藕的葉片逐漸展開,這段時期叫做展葉期。展葉期的水位依然保持在15釐米左右。

  為了滿足藕鞭快速生長的需要,展葉期需要再次追肥。這個時間最需要的肥料是氮肥,因為氮元素不僅是氨基酸與蛋白質的主要成分,還可以合成葉綠素,促進光合作用,所以如果蓮藕缺了氮肥就會葉子枯黃。因此,展葉期追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0到15千克。

  因為荷葉的葉片已經展開,這時在池子裡撒施肥料的時候,就會落在荷葉上,不僅造成了肥料的損失,還會因為區域性肥料過多而燒傷葉片,所以,展葉期施肥之後,必須用池子裡的水全池潑灑一遍,將荷葉上的肥料沖刷乾淨,使肥料落入水中。

  從展葉期開始,還有一項工作叫“轉藕頭”。轉藕頭又叫回藕、盤箭、轉藕梢等等,就是將藕鞭的頂端掉轉方向。轉藕頭的目的是讓池子邊上的藕鞭能夠繼續生長,同時也是防止池子裡邊的植株稀密不均。

  在展葉初期每5~7天進行1次。當看到新抽生的卷葉在水泥池邊僅1米左右出現時,表明藕頭已逼近水泥池邊,必須及時撥轉藕頭,使其轉回田內。

  同時,如果發現田內植株疏密不均,也應當儘量將過密的藕頭撥轉到稀疏的地方,以使藕鞭分佈均勻,提高產量。

  轉藕頭應首先找到藕頭。最嫩的葉子一般在藕鞭最前端一節上抽生,藕頭的位置在這片葉子前方30~60釐米處。

  可以伸手在藕鞭兩側掏泥挖溝,並儘量挖得長些,這樣不易折斷,然後將藕頭連同藕鞭托起輕輕將藕頭轉回田內,並用泥埋好。

  轉藕頭應在晴天下午莖葉柔軟時進行,以防因莖葉過於脆嫩而被折斷。

  隨著溫度的升高,池子裡的浮萍和青苔慢慢生長起來,如果池子裡有浮萍覆蓋和青苔覆蓋,會降低水溫,影響藕鞭的發芽和正常生長。因此,每隔半個月左右,應當用撈網捕撈一次,將浮萍和青苔從池子中撈出。

  有的時候,在池子裡會出現一種特殊的青苔,叫“水綿”。“水綿”大塊大塊的漂浮於水面上,如果把它打撈上來,不出半天的工夫,就會顯現出纖維化的本質。您瞧這乾燥以後的水綿,絲絲縷縷的,可見它在水中如果蔓延開來,蓮藕就會因為缺氧而死亡。

  池子中如果發現了水綿,切不可掉以輕視,必須用全池潑灑硫酸銅溶液的方法來防治。硫酸銅的用量根據水深而定,每畝田的用量,按照10釐米水深0.5千克硫酸銅的用量來計算。

  蓮藕展葉後,池子裡密密匝匝,通風條件變差,而此時池子邊上的雜草也是十分的茂盛,因此,經常拔除池子邊上的雜草,改善通風條件,對蓮藕的生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六月份以後,是病害發生的季節,淺水藕種植經常發生的病害是腐敗病。

  蓮藕腐敗病,又稱枯萎病、腐爛病,是蓮藕種植區發生最普遍、為害嚴重的病害之一,是由一種腐黴菌侵入所致。腐敗病主要危害地下莖和根部,並造成地上部黃葉,重者枯萎,在23~30℃高溫和連續陰雨的條件下發病重。

  蓮藕感染腐敗病後,抽生的葉片邊緣乾枯,然後向中間擴大,最後整個葉片捲曲焦枯。發病嚴重田塊,全田一片枯黃,似火燒狀。

  當蓮藕出現少量的腐敗病症狀時,就要做好防治工作,用多菌靈600倍液或用甲基託布津700倍液噴霧,同時可用50%多菌靈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按每畝500克拌細土30公斤,堆燜3~4小時後,田間保持淺水層施入。兩種方法可同時進行,隔7天1次,防治2~3次。

  淺水藕花果期管理技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7月中旬,蓮藕陸續開花,池塘裡荷葉連連,荷花朵朵,或含苞待放,或怒放飄香。這個階段,就進入了蓮藕的花果期管理。

  首先,蓮藕進入花果期後,水位逐漸加深,直至25釐米到30釐米左右。

  開花後還要再追施一次肥料。這一次追肥,雖然是在花果期,但是是為蓮藕的膨大做準備,因而呢,要補充足夠的鉀肥,一般每畝施硫酸鉀15到20千克,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20到25千克。

  施肥以後,仍然要用池塘裡的水,把葉子和花朵上的肥料沖刷乾淨,以防肥料流失。

  蓮藕開花後期,荷花漸漸凋零,花謝後花托膨大,形成蓮蓬。但是,因為淺水藕選擇的品種大多是長藕的品種,蓮蓬結的比較小,基本沒有食用價值,所以不般不去採摘蓮蓬。

  開花和結果期間,不能因為荷花好看就去採摘,更不能採摘蓮蓬。如果把荷花或蓮蓬的梗折斷了,下雨的時候,水分如從葉柄和花梗的折斷處進入,會導致新生地下莖腐爛,因此生產中要特別注意保護葉柄和花梗,不能隨意折斷。

  淺水藕結藕期管理技術

  大約8月上中旬,蓮藕開花後期,地下的“藕鞭”不再伸長,開始膨大成藕,就進入了“結藕期”。

  從結藕期開始,上層葉片緩慢變黃,植株體內吸收的養分,除了少量運輸給蓮子外,大部分向下輸送,藕鞭頭上的幾節鑽入較深的土層中,藕鞭的先端逐漸增粗肥大,積累和貯存豐富的營養,形成肥碩的地下莖--藕。一般地下莖第15節以後開始成藕,藕的形成過程大約需經15-20天。

  成藕期的特點是植株地上部生長緩慢漸止,但植株內部營養物質的轉化加速,地下莖增粗肥大。這時需要一定的土溫。

  俗話說,漲水荷花落水藕,因而,在管理上要求淺水,以利提高土壤溫度,加速藕的形成。從結藕期開始,水泥池子裡不再加水,而任由其自然蒸發。

  進入九月份以後,蓮藕基本長成,因為在淺池子裡頭挖藕,不象深水池塘裡挖藕那麼麻煩,所以可以隨時採挖。

  挖藕的時候,首先用鋤頭刨開上面的土層,然後輕輕下鋤,以免傷了蓮藕。

  當鋤頭碰到蓮藕時,需要用小鏟子順著藕的長勢輕挖,直到整根蓮藕可以輕鬆的提出來。如果挖藕的動作太重,損傷了藕,銷售的價格自然就低了。

  大部分農民朋友是根據市場的行情分批採挖,比如中秋節、國慶節、元旦、春節等節日前後,蓮藕的需求量大,售價也比較高,選擇在這些時間賣藕,就能賣個好價錢。

  蓮藕在池子裡埋著,既不會腐爛,也不會變質,一直可以收穫到來年春天。

  淺水藕種植效益分析

  種植淺水藕投資較少,露地大田栽培每667平方米投資400~500元;保護地栽培每667平方米投資l000元左右。淺水藕的產量高,在高產栽培條件下,每667平方米產量20002500千克,正常情況下每667平方米的收入為5000元左右。保護地栽培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收入6000~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