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黃瓜栽培技術要點

  秋黃瓜是秋淡季蔬菜的接荒品種,產量高、生長期短,市場銷路廣闊,經濟效益可觀。但由於正值高溫多雨季節,雨中期適宜生長期短,因此栽培難度大,要掌握好的栽培要點。

  

  一、選擇良種

  根據秋黃瓜生長期的氣候特點,應選擇抗熱、耐澇、抗病、高產、生長勢強的品種,如秋豐、津研7號等。各地還可選用本地區適於秋季栽培的地方品種。

  二、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栽培方式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根據本地區黃瓜的栽培季節,適時育苗,首先進行浸種催芽,即用55℃左右的溫水浸泡10—20分鐘,此過程要小斷攪拌,之後降溫到28℃~30℃浸種5~6小時,在28℃下催芽,一般15個小時可出齊。而直播可採用點播為宜,先覆膜,然後按株行距為50×27~40釐米左右打孔,每穴播2~3粒種子,覆土厚度為1~2釐米,覆土後澆足水。

  苗期的溫度控制一定要把握好。黃瓜生育期要求有一定的晝夜溫差。一般白天25℃~30℃、夜間13℃~18℃的溫度,有利於抑制植株徒長和防止落花落果。一般秋黃瓜播種期最好選在七八月中下旬,這樣,開花結果期便在八九月中旬以後,日夜溫差逐漸增大,有利於黃瓜生長並獲高產。

  三、定植

  秋黃瓜應選擇在土壤肥沃、保肥、保水、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中種植。由於其根系淺,吸收能力較弱,生產快,結果多,因此定植田要施用充足的基肥。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穫後應及時適度深耕土壤,整地做畦,以腐熟的豬圈肥為基肥,畝施2500~3000千克。栽培畦作成排水良好的小高畦,畦長7~10米,畦距1.3~1.4米,畦底寬70~75釐米,畦高10~12釐米,畦溝寬60~65釐米,雙行種植。若畦上能覆蓋地膜,則防病、防澇效果更佳。

  四、田間管理

  要根據黃瓜不同生育期的特點,及時採取不同的施肥、灌水與中耕措施,進行促和控的調節,使營養生產與生殖生長平衡發展,延長生長期,以獲高產。主要為:

  1.肥水管理與中耕:播種和移栽初期重點注意水分管理,確保出苗或成活。採用直播方式的應及時間苗、查苗補缺,3~4片真葉時定苗,每窩留苗一株。發現缺窩斷行應及時補苗,確保全苗。定苗後,每畝追施氮肥15~20千克;抽蔓期、開花結果期每畝重施磷鉀肥20~25千克,注意採收一次應追施一次,可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或複合肥液。除施肥外,還要注意澆水促長。根瓜採收前後,應控制澆水,結合除草淺耕保墒,並注意排水防澇。進入盛瓜期,一般每隔3~4天澆1次水;進入結瓜後期,澆水次數相應減少。

  2.支架、綁蔓、整枝:支架在開始抽蔓後進行,用長2米以上的竹竿或枝條搭人字架,及時綁蔓。整枝時保留主蔓,側蔓結1~2個瓜後摘心,並注意打掉下部老葉、黃葉。

  3.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及生態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消除病蟲害發生的根源,防止蔓延。為害秋黃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黴病、疫病、細菌性角斑病等,預防方法是在病害容易發生的時候,利用廣譜性殺菌劑每隔7~10天噴霧一次,連續噴3次。如果已經發病,可利用杜邦可露、58%甲霜靈等藥劑噴霧,連續防治3~4次。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薊馬等,可用10%吡蟲啉、40%毒死蜱等防治。黃瓜開摘後不能噴任何農藥。

  4.適時採摘:植株基部第一批瓜宜早採摘,有利植株進入生殖生長旺期。當進入生殖生長旺期,應儘可能採摘嫩瓜,一般應在品種所特有的長度和最大的限度時採摘,這樣既可保證質量又可提高產量,且上市銷售價格好。當地早霜臨近時,黃瓜生長緩慢,應比生殖生長旺期延緩1~2天採摘。

  黃瓜施肥不當

  黃瓜缺鋅症狀發生原因及防止

  鋅在植株體內是比較容易移動的元素,故症狀主要出現在中至下位葉。缺鋅症狀與缺鉀相似,但缺鉀是由葉緣向葉中間逐漸黃化,缺鋅則是從葉中間向葉緣逐漸黃化。缺鋅時,生長點附近節間短縮;缺鉀也可以導致葉片硬化,但缺葉片硬化更為嚴重。

  黃瓜施肥不當鑲金邊

  目前,在黃瓜主產區內發現一種普遍現象,黃瓜植株中上部葉子的葉緣發黃,像鑲了金邊,但葉片組織並不壞死。菜農往往誤認為這是噴施農藥過量而造成的藥害現象。黃瓜葉子鑲金邊的現象是由於施用氮肥不當引起的生理障礙所致。

  黃瓜缺錳症狀發生原因及防止

  缺錳植株頂部及幼葉葉脈間失綠呈淺綠色斑紋。初期末梢仍保持綠色,使之出現明顯網紋狀。後期除主脈外,全部葉片均呈黃色,並在脈間出現下陷的壞死斑。葉片白化最重,並最先死亡。芽的生長嚴重受阻時常呈黃色。新葉細小,蔓較短。

  黃瓜缺銅症狀發生原因及防止

  葉片上病斑褐色或黃褐色,邊緣赤褐色,後期病斑上生黑色小點,潮溼時分泌橘紅色粘液。

  黃瓜硼過剩症及預防

  幼苗出土,第一片真葉頂端變褐色,向內捲曲,逐漸地全葉黃化;幼苗生長初期,較下位的葉緣出現黃化;葉片的葉緣呈黃白色,而其他部分葉色不變;即使下位葉出現硼過剩的症狀,上位葉常常是正常的,故硼過剩在黃瓜生育的初期危害較大。

  大棚黃瓜缺素症狀識別及防治

  大棚設施栽培黃瓜,生長週期長,收穫量大,中後期容易發生因土壤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如果不及時對症防治將嚴重影響黃瓜產量和品質。

  大棚黃瓜施肥技術  黃瓜是無限生長型蔬菜,在大棚內從定植到拔秧約為7-9個月,產量高,養分吸收量大。黃瓜適於肥沃的土壤,因此,重施有機肥,適當配施化肥是獲得黃瓜高產的基礎。

  據研究每形成1000公斤果實約需吸收氮2公斤,磷0.9公斤,鉀2.3公斤,比例為1:0.46:1.16。大棚黃瓜氮、磷、鉀需求最大期為盛瓜期,其需求量約佔總量的80%。

  由於大棚黃瓜施肥量大,連續種植幾年後,土壤中的養分有較多的積累,因此,新棚和老棚的施肥有所不同。

  新建大棚黃瓜的施肥

  首先在黃瓜定植前每畝撒施腐熟的有棚肥***腐熟的雞糞或優質圈肥***8立方米-10立方米,尿素5公斤-10公斤,過磷酸鈣150公斤-200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氯化鉀20公斤-30公斤,硫酸鋅1公斤-2公斤,硼砂0.5公斤。也可以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施用三元素複合肥,每畝用量80公斤-100公斤。開花結果期開始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一般冬季每3-4周追肥一次,春季1周-2周追肥一次。每次施肥數量為每畝施尿素3公斤-5公斤,磷酸二銨3公斤-5公斤、氯化鉀2公斤-3公斤。也可追施三元素複合肥,每次每畝施用10公斤-15公斤,並配合施用尿素2公斤-3公斤。

  3年以上大棚黃瓜施肥

  據調查,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肥料的投入量約是蔬菜帶走量的3倍-5倍,大棚種植年限越長,土壤中積累的養分越多。這些營養離子在土壤中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土壤鹽漬化,進而對蔬菜生長產生危害。大棚土壤積累最多的營養元素是磷。事實上,與糧食作物相比,蔬菜對磷的需要量相對要少,磷在土壤中又不易淋失,因此,大棚土壤磷素相對豐富。但過多時也容易引起土壤養分之間不平衡,影響產量和降低肥效。目前,大棚土壤的關鍵問題不是養分缺乏,而是養分之間不平衡,在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能進行測土施肥。如果條件達不到,應掌握主要施用有機肥以提高土壤的綜合肥力,適當施用氮肥和鉀肥,少施磷肥的原則。一般在黃瓜定植前每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5立方米-7立方米,磷酸二銨30公斤-50公斤,氯化鉀10公斤-20公斤。開花結果期開始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一般冬季每4-5周追肥一次,春季2-3周追肥一次。每次施肥數量為每畝施尿素5公斤-10公斤、磷酸二銨2公斤-3公斤、氯化鉀1公斤-2公斤,或直接追施三元素複合肥,每次每畝施用15公斤-20公斤,並配合施用尿素3公斤-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