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如何吃出健康

  春節期間,親人團聚,好友來訪,豐盛的家宴為喜慶節日增光添彩。然而,佳節飲食也應追求吃得科學、吃得衛生、吃得健康。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節老年人飲食4注意,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吃出健康1:管住孩子嘴 限制再限制!

  春節還未到,到兒科就診的因腸胃道出問題的小病人就開始多起來。成都軍區機關薛康教授表示,每年春節前後,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節日到了,家長一定要節制孩子的飲食。

  春節時,人們的飲食都會比平時豐富得多,小孩子更是家裡的寶貝,一般而言,這時家長對孩子的飲食限制比平時要少得多,加上不少家長有個錯誤認識——給孩子補得越多越好,所以給孩子進食很多的東西。不過,孩子的消化能力還比較弱,如果無節制地讓孩子攝入過多的高能高熱食品,超過了孩子的消化能力,反而讓孩子的腸胃吸收不了,進而導致問題出現。

  提醒家長,除了要注意孩子飲食的清潔外,過年時,家長還要對孩子的飲食作適當的限制,飲食要合理搭配。

  春節吃出健康2:素不可少 吃得“低調”點!

  節日裡朋友聚會家人團圓,吃是必備節目,在節日餐的選單中,雞、鴨、魚、肉、蟹、蝦等往往是“主打菜”。專家提醒讀者,節日吃素必不可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成為飲食主角,因為素菜不僅可以調節腸胃功能,也對情緒調節有益。因此,原本唱主角的葷菜,節日期間要吃得“低調”一些,才符合人體的實際所需。

  春節吃出健康3:餐桌主食 多點再多點!

  逢年過節,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各式菜餚琳琅滿目,卻難覓主食的身影,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這種飲食結構是不合理的。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吳康衡教授提醒說,過年在品嚐美味一飽口福的同時,還要注意主食的攝入,尤其要注意雜糧的攝入。

  主食主要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不過在節日裡,人們常常把主食範圍擴大,將餐後的點心諸如春捲、奶黃包、蛋黃酥、奶油蛋糕、燒賣、油條等都當成主食對待。事實上,這類食物脂肪、熱量等含量較高,多吃對健康無益,還會導致體重增加。節日飲食中,菜餚已經非常豐盛,蛋白質不會缺乏,質量也不差,此時最需要的是以澱粉為主的米、麵食品,而不是各種製作精細、營養豐富的點心。此外,節日期間人們還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將零食當成主食,這無疑是本末倒置。一般來說,在就餐前2—3小時就不要隨意吃零食,以免影響正常的食慾。還有一些人習慣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糖類含量並不高。

  主食攝入量不足,副食特別是葷菜卻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也相應增多,很容易引起肥胖及併發症。因此,應避免無限量地吃菜,將一部分胃口留給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

  春節吃出健康4:助興的酒 少點再少點!

  每當節假日,尤其是春節,因為醉酒而導致急、慢性酒精中毒來醫院就診的病人就急劇增加。成都瑞恩糖尿病專家潘玲博士說,大量飲用酒精製品容易引發急、慢性酒精中毒。無論會不會喝酒,短時間內一次飲用超量酒精製品後都會出現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狀態。

  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即嚴重醉酒者,危害甚大,一是情緒易被激怒,態度粗暴,行為明顯反常,具有攻擊性,可出現一時的幻覺、妄想、暴怒、盲目衝動行為。二是發生急劇意識障礙,也可造成昏睡或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困難,導致血壓下降或心力衰竭而死亡。此外,還會引發胃潰瘍、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重者也可導致死亡。所以節日期間酒雖不可少,但切莫飲酒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