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現狀

  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作用於學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觀乎人文,天下化成”。人文素養的內涵深刻、外延廣闊,概括起來就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基本品質,成為穩定的內在精神品質和心理特徵,如對人的關愛、尊重等,其核心標誌是人文精神,是一個人外在風貌與內在氣質的集中反映,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有春風拂面,花近蓮臺之感。

  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熟曉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溫良恭儉讓,有儒雅之風,也包括高雅的審美情趣、高尚的文化品位、高潔的精神世界、高深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育藝術。有人把語文教師人文素養形象地概括為“廣博而豐腴的文化底蘊、敏銳而有深邃的時代感悟、積極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和諧而又優雅的審美品位、獨特而又鮮明的個性魅力”。

  現實生活中,就如復旦附中黃玉峰所作的報告“人是怎麼不見的”中指出,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只教文,不教人;只看重分數,不看重人的成長”。

  近年來,部分教師的認識有偏差,迷戀於股市、網路,不能做到潛心治學、教書育人。視野狹窄,底蘊不厚,不愛讀書,沒有書卷氣,知識僅侷限於本專業本學科,人文素養缺乏。很多教師只注重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增強。尤其是作為語文教師,不讀書,不看報,不像語文教師樣子,也不能勝任語文教學,師生關係緊張,不能很好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應用也無從談起。

  一些老師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做人教育;只以分數、升學率評價衡量,全然不管學生身心發展,忽視做人方面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養、健康人格的塑造、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等這些人文底蘊的增長遠遠滯後。

  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南師附中王棟生曾痛心地說,“目前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甚至達不到文明社會的一般要求。”“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教師的道德修養都必須高於社會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證教師具備這樣的素養,整個社會的發展倫理必然會走向荒謬。”

  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把學生當作有思想、有情感鮮活的一個個獨立的人,只有當教師把落腳點放在大寫的“人”的身上時,評價才有意義,才有作用。那種背離以人為本的捨本逐末的做法,必然違背了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宗旨,阻礙了學生髮展。

  被譽為“文明素養的經典手冊”的《品格的力量》一書中有經典性論述,“哪一個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撐,那麼,就可以認定它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哪一個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誠、誠實、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要想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將發展性教學評價成功應用於語文課堂,致力於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學科促進學生髮展的獨特功能。激發其學習語文的熱情,發現其優勢與不足,依據其差異與個體要求,與其共同協商,提出有針對性的揚長避短的建議,促進學生整體提升。這本身就侵潤著人文,所有的這些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語文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亟待提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