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原因

  關心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會的重視。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原,希望能幫到你。

  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

  2000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用同樣的量表對遼寧省14個地市168所城鄉中小學2292名教師的檢測結果是: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檢測教師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焦慮水平偏高,“語言暴力”重。福建省心理學會對全省中小學教師展開了心理健康的進行抽樣調查。發現29.4%的教師有輕度心理障礙,9.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3.5%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

  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運用國際通用量表,對3055名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調查,結果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心理症狀,2%較為嚴重,其餘有輕度的心理症狀。

  近年來,天津等地同行們也得出了十分接近的資料。這些嚴肅的科學研究充分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的嚴峻性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再從最近刊登在教育報刊上,教師心理障礙的一些典型個案中也可加深這一印象:#2000年6月25日,湖南省邵陽市某校“優秀教師”張志紅因不滿領導對他班主任工作的調動,竟然將校長的兩個兒子和一位班上最優秀的學生慘無人道地殺死,最後自焚身亡;

  北京一位語文教師與學生髮生糾紛,失去理智,一氣之下將學生的右耳咬下;

  某廠子弟小學的一位臨近退休的女教師,因失落難耐,著超短裙。細高跟鞋,剃寸頭、化濃妝,舉止嬌嗔誇張,目的是以此接近學生,結果適得其反……

  據有關專家調查統計,教師中患神經症的佔10%以上,而在其它職業人群中平均僅為2%左右。由於心理健康知識在大眾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經症的教師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領導認為是嚴重的“思想問題”,甚至被當作是“精神病”來對待,把這些辛勤耕耘的園丁無情地推向精神崩潰的邊緣。

  教師常見的不良心理問題

  教師是知識分子,其心理活動相對比較複雜與隱祕。經過長期觀察,本人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自卑、失落心態嚴重。教師的工作千頭萬緒,教學環境時常變化,許多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最長的達15小時。班級學生偏多,一般在50——60人之間,有的教師要教兩個班,學生達百人以上。而教師所獲的報酬相對其勞動強度則偏低,導致教師心理失衡,產生失落情緒。很多教師跟自己的同學、朋友相比,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收入少,物質待遇不盡如人意,從而感到自卑。

  2、精神過分壓抑、緊張。教師的勞動帶有很強的示範性,教師要以自己的德、學、才、識示範於學生,這種示範就是教育。加裡寧曾比喻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十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視的眼睛,在不斷盯著他。如此,在人們的眼裡,教師被模式化了,不可逾越規範。他們必須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刻苦耐勞、兢兢業業、誠實儉樸等形象展示於人,時刻檢點自己。這種角色期望使教師心理長期受到壓抑,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處事拘謹,甚至強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為。

  3、心理壓力過大。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教育超前適應,素質教育的深化需要高素質的複合型教師,獨生子女的特殊性更使教師肩負著幾代人的希望,目前的“減負增效”正是這種需要的強烈反映。隨著小學入學高峰的下降,許多學校面臨合併,城市教師超編現象嚴重。教師目前的學識能力難以滿足新世紀教育之需,必須不斷地進修充實,培訓提高,否則將有淘汰出局的危險。競爭上崗、輪崗、轉崗、下崗勢在必行,教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4、產生挫折感,嫉妒情緒突出。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優是一種必要的管理手段。由於教師工作無法完全量化,指標具有不定性,各人評價的角度與看法不盡相同,而考核、評優、晉升又都有指標限制,所以,稍有不當,有的教師就會覺得不公正,主觀挫折感油然而生。各級各部門的檢查、評估、驗收名目繁多,教師們整天忙於應付。在各項評比中,有的教師相互猜忌、攀比、嫉妒情緒突出。

  5、性格憂鬱孤僻、人際交往發生障礙。教師工作繁重,每天除了上課,還得備課、批改作業、指導課外活動,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等。其中的大量工作是教師在業餘時間完成的。許多教師每天接觸的人只有同事、學生、家人,很少有機會與社會進行廣泛接觸,由此造成部分教師性格比較孤僻,產生憂鬱情緒,人際交往發生障礙。據調查發現,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係以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和他人經常交往的只有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