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實習心得報告分享

  氣象學是農林類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包含了氣象學理論、氣象學實驗和氣象學實習3個部分。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吸引著人們去探索求知,到今天,我們人類已經掌握到越來越多跟氣象氣候的規律,並且已經能預測到3天以內的天氣狀況,這是我們科技進步的裨益。這次實習,我們班和農信班一起去參觀了位於花都區的氣象局,然後還去了附近的秀全驛站騎自行車春遊。

  其實在之前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已經瞭解了氣象站主要觀測專案有:雲,能見度,天氣現象,氣壓,空氣的溼度和溫度,風向和風速,降水,日照,蒸發,地面溫度***含雪溫***,雪深,淺層和深層地溫,輻射等等,其中空氣的溼度和溫度可以通過百葉箱中的乾溼球溫度表直接或間接得到,用照度計和光量子儀測輻射的方法我們也都在課堂上學習掌握了,並且參觀了校內的觀測場。但是我們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始終是有一定的侷限性,這次實習讓我們有更多和氣象知識接觸的機會。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地面氣象觀測站,這個氣象站建在山頂上,且是一塊平整的不受遮擋的場地。我們可以看到場內的儀器擺放整齊,而且看到了一個貌似避雷針的針。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我瞭解到這是一個實時的地面觀測站,所有觀測到的資料都被實時地傳給氣象局的電腦上,工作人員進行監測。後來她還解釋說,那個貌似避雷針的東西是一個測雷電的裝置。

  參觀的下一站是位於山底的展廳,裡面有用一些比較創新的裝置展現出的氣象知識,比如說球形的電子顯示屏,“怒髮衝冠”,模擬翻書等等。在一個知識性的問答中,我知道了原來一年裡大概有13個颱風登陸廣州,瞭解了避災的一些知識,複習了一下引發颱風的原因。總之,這些裝置主要是將氣象學知識變得更有趣味,激發人們的學習慾望。不過最讓我心動的是,位於頂樓的天文望遠鏡,還有工作人員拍到的一些照片,不過可惜的是當天有云,我們看不到什麼。

  在參觀完這些之後,我們就出發去秀全驛站了,這裡有一個小湖,湖上有一個小涼亭,佇立在涼亭上的時候可以縱觀湖的大部分,視野很開闊,也依稀看的到湖對面的人們釣魚的身影。我們騎車經過了從林,和顏色質樸騎起來卻噼裡啪啦響的橋,還有山坡跟燒烤場,最後回來的時候,我還跟同行的小夥伴探討了一下怎麼拍攝這些盛開在路邊的花兒,同樣的一朵花兒,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美感,好像人生中的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換個角度就能得到解決一樣。

  很久沒集體出來過,這一次在大自然中舒緩身心的體驗,著實讓我心情暢快了一把。由於時間有限,所以玩得還沒盡興,我們就要回學校了。

  回學校並不意味著實習的結束,接下來,我們還要在校內的氣象觀測場實習,這個主要是對百葉箱內的溫度表,以及地溫表進行觀測記錄,讓我們體驗學習了氣象觀測中對幾個氣溫和輻射的的觀測步驟及方法。

  這次實習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專業方面的知識,還有了一次接近大自然的機會,總之是收穫頗豐啊。

  篇2

  抬頭看雲、雨中漫步在別人看來是很浪漫的事,可是對於氣象觀測員來說卻早已成為習慣。雲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形狀和種類,雨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一種天氣現象,全然沒有了浪漫的色彩,那一組組枯燥的數字書寫著他們寂寞的青春,然而,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詮釋著奉獻的內涵。

  氣象觀測員的工作可謂單調乏味,一支鉛筆、一本觀測記錄簿是他們永遠不變的工作“道具”。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返於值班室和觀測場,記錄著寶貴的氣象資料。氣象觀測員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和責任感,生怕由於自己的疏忽而寫錯了一個數據,在他們的眼裡,氣象觀測高於一切,能在規定時間內採集到準確的氣象資料比什麼都重要。

  氣象觀測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只要是到了觀測時間,無論是傾盆大雨,還是鵝毛大雪,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氣象觀測員都會勇敢地衝向觀測場,記錄下第一手觀測資料。為了做好觀測工作,他們甚至不惜放棄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孤燈下,與那支鉛筆、觀測記錄簿為伴。還有很多觀測員為了工作,他們遠離了親朋好友;為了工作,他們放棄了幾十年一遇的同學聚會;為了工作,他們傾注了滿腔熱情,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當過氣象觀測員的人都做過相同的夢起床遲了、觀測誤了、儀器沒了……時常在驚恐中醒來,這也許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出錯情時的懊悔,創“百班”、“250班”時的快樂,看天識雲時的專注,天氣預報出現偏差時的不安,所有這一切,道不盡氣象觀測員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

  時代在飛速發展,科技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可是氣象觀測員面對的還是那支鉛筆和那本觀測記錄簿,他們依然默默無聞地隱藏在天氣預報的背後。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到處充斥著浮躁和功利、冷漠與自私,氣象觀測員卻仍然堅守著那份清貧,踏踏實實地重複著每天同樣的觀測工作,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氣象觀測員用堅實的腳步,在觀測場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用簡單的字元,譜寫了氣象人的頌歌。

  篇3

  一、 實習目的: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它對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情報、氣候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加強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用目測手段對風、雲變化測量和估計的能力熟悉室外資料採集過程和對有效資料的整理過程,培養對氣象與氣候資料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維方法,加強時間概念在氣象與氣候的資料收集的有效性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個人素質。激發對氣象學與氣候學的興趣。

  二、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兩天,2011年12月8日中午兩點在劉燕和張雁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商洛氣象局,見習包括短期天氣預報、短時預報和氣象預警系統、衛星通訊、網路系統、天氣預報影視製作;12月9日中午兩點半在張孝存和劉燕老師的帶領下到東龍山氣象站見習參觀見習地面要素觀測***人工觀測、自動觀測***。

  三、實習內容:

  ***一***商洛市氣象局

  12月8日,中午兩點我們班乘8路公交朝商洛氣象臺進發。瞭解了商洛市氣象災害的主要種類及特點以及氣象網路中心天氣預報的形成與釋出。

  1、 商洛市氣象局簡介

  商洛市氣象局位於商洛市城區中心,主要承擔商洛市各地氣象站傳輸來的資料彙總與分析,並負責釋出氣象天氣預報和災害的預警報告。

  在氣象臺我們首先向我們講解了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主要從商洛地形與氣候特點,商洛市主要氣象災害型別 ,各類災害在不同季節中分佈特徵及防禦重點,如何應對氣候變暖,氣象預報主要手段。

  我市地處秦嶺山脈東段,位於陝西東南部,地形起伏較大,嶺谷相間,峰巒疊嶂,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最高處牛背樑海拔2802.1m,最低處商南梳洗樓附近海拔215.4m,相對高差2586.7m。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形似手掌,由北而有秦嶺主脊,蟒嶺、流嶺、新開嶺、鶻嶺、鄖西大梁 都是典型的掀斜斷塊山,這些斷塊山發肓著不對稱水系,境內溝壑交織,河流密佈,在19293km² 的地域內,分佈流長在10km 以上的河流240多條,主要有:洛河、丹江、金錢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這些河流從秦嶺主脊開始分別向東、東南和南、方向注入黃河、漢江等流域。這些河流對我市氣候調節、水汽供應以及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影響較大。另外我市這種結構複雜、山嶺縱橫交錯、千溝萬壑、浪起伏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利於西南暖溼空氣流入和水汽的堆積。

  1.2地質結構

  商洛市按區域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震旦紀海侵之後,經印支運動,自北向南分階段結束海侵,三迭紀末期受印支運動影響,秦嶺整體隆升,地槽結束。燕山運動時期,沿西北—東南向斷裂,形成一些斷陷盆地,白惡紀末和新生代時期,發生了繼承性斷塊差異運動,在山間形成了紅色盆地,第四紀受新構造影響又發生斷裂,盆地裡紅層發生斷錯和褶皺。這些間歇性斷塊分異運動特點,同時遭受長期風化、剝蝕,且受洛河、丹江、金錢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及其它大小支流長期切割,形成結構複雜、山嶺縱橫交錯,千溝萬壑的山地地貌與斷塊掀升地質結構。外露基岩主要為片岩、板岩、千枚巖、片狀灰巖、白雲岩、砂岩、侵入岩第四繫結構,散碎石巖廣泛分佈。由於地質作用,巖體呈裂隙發育,風化破碎,力學強度低,在降水和人類不合理工程活動影響下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 氣候特點

  我市從氣候帶上分析,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半溼潤山地氣候,由於地形、地貌、構造複雜,山地起伏落差大,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山地立體氣候和局地小氣候明顯,我市自北向南年平均氣溫11.0 – 14.0度,極端最高氣溫40.8度,極端最低氣溫-22.6度,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06—845毫米;部分縣個別年總降水量高達1307mm***商南1964年***,每年6—10月間降水量佔全年的70%,年日照1870 - 2120小時,無霜期200天。區內秋季多雨,春冬易乾旱,夏季暴雨頻繁。

  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位於南北氣候分界線邊沿,橫跨亞熱和曖溫兩個過渡性季風氣候帶。轄區內呈垂直差異明顯的半溼潤山地氣候特徵。由於季風性氣候具有不穩定特性,加上70年代後期全球氣候逐步變曖等諸多因素,造成本市災害頻繁,常發生乾旱、暴雨、冰雹、連陰雨、霜凍、寒潮等氣象災害。各類災害有各自的特點,其災害比重;危害程度;危害時段均不相同。由於氣象災害頻繁發生,交替危害給經濟作物生長髮育帶來嚴重損害。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約佔自然災害的70%以上,有的年份高達80%~90%。另外氣象災害又是其它自然災害源,因為它可以導致洪水氾濫,山體滑坡,還會引起交通事故、森林火災、以及經濟作物的病蟲害等。

  歷年給商洛市造成較大危害的主要是乾旱,位列各類災害之首,佔總災害比重的29.6%,其次是連陰雨,佔總災害比重的24.5%。位居第二位是暴雨和冰雹,大約佔總災害比重的17%和20%。第三位是寒潮、霜凍,只佔總災害比重的3.6%和5.0%

  由於乾旱是一種跨度最長的自然災害,歷年不同季節,不同作物生長時段都可能發生,造成的危害面大,多發生在土地相對集中河谷盆地一帶,並且以區域性和全區性乾旱為主,佔總乾旱次數的76.8%,應成為我市各地防禦重點。連陰雨雖屬長時間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出現次數較多,但多以區域性性災害為主,全區性連陰雨災害只佔42.7%。冰雹、暴雨是一種強對流天氣過程,由於此類天氣來勢猛,時間短,分佈區域小,所造成的災害時常以區域性毀滅性為主。寒潮、霜凍,屬大範圍強冷空氣造成的凍害,短時期對部分經濟作物生長造成危害較大,但是危害時間短,經濟作物生長還有恢復期,出現的機率也小,這對於我市大範圍垂直山地氣候來說危害較輕,位居各類氣象災害之末。

  各類氣象災害有各自的特點,隨著歷年季節的變化,其分佈規律對經濟作物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危害也不相同。根據上述各節分析,我市六大氣象災害在各季中的分佈有如下特徵:

  冬季***前一年12月~次年2月***,各類氣象災害出現的頻率較少,主要是乾旱,雖然在這一季節內氣溫較低,土壤失墒慢,各類經濟作物處於體眠期,需水量小,但遇長時間大範圍乾旱可造成植物根系乾枯,輕者推遲蔭發期,重者造成大面積死亡。根據資料分析,我市每年出現不同性質的冬旱機率為0.5次,出現區域或全區性乾旱機率為0.3次. 春季***3~5月***是我市各類氣象災害最為活躍期,特別是3月下旬後全市自南向北各類經濟作物陸續進入播種、葉芽蔭發、展葉和開花期。但是在這一季節內隨著氣溫緩慢回升,除區域性暴雨外,其它如:乾旱、連陰雨、冰雹、寒潮、霜凍都有交替發生的現象。根據統計,春季災害最為嚴重是霜凍過程,年平均5.6次,大範圍全區性霜凍過程年平均2.1次,其次是連陰雨和冰雹;年平均分別為1.7次;0.9次。另外乾旱;暴雨;寒潮雖有交替發生,但機率較小,多屬區域與區域性性的。

  夏季***6~8月***各種經濟作物已進入旺盛生長和果實形成期.該時段防禦的重點應是伏旱和區域性性暴雨與冰雹災害。從大量氣象資料統計表明,歷年共出現全區域性的乾旱過程次數146次,其中***5~8月***發生春夏連旱5次,夏旱20次,伏旱45次,共計70次,年平均1.6次,而在該季節三類乾旱中,伏旱佔全區性乾旱的31%,夏旱佔13.7%,春夏連旱佔3%..伏旱佔春夏連旱和夏旱總數的64%,可見危害之大。連陰雨位居第二位,年平均1.5次,但是夏季氣溫高,降水量大,土壤水分蒸發快,難以形成低溫災害,對作物的正常生長無大礙。暴雨、冰雹排列第三位,年平均全區性過程只有0.3次,但是區域性性過程特別多,年均分別為3.3次、1.9次。所以這兩種災害仍是夏季預防中的重點。秋季***9~11月***該時段正是各種經濟作物果實成熟採收期,在這一季內對商洛市影響最大的災害,第一位是連陰陰雨,第二位是乾旱。有旱有澇,旱澇相間,無固定規律。其中大範圍全區性連陰雨年平均1.4次,乾旱1.1次,全市性連陰雨佔不同類形連陰雨總次數的17.5%,乾旱佔25.3%。由於這兩種大範圍自然災害正好位於作物灌漿、收穫、播種期,必須採取措施,提前防範,綜合預防,減輕危害。

  氣候變暖是全球現象,是人力不可為的自然現象,如果氣候繼續變暖,我市各地冬季將逐年縮短,夏季時間將提前並延長,大笵圍的乾旱和區域性洪澇等其它氣象災害與一些不可提前預見性極端氣候事件次數增多,歷史上用於農事活動的二十四節氣臨界氣候將有所提前,我市獨特的垂直立體山地氣候略有變化,所以我們要面對未來氣候變化的現實,做為氣象部門應抓住暖頭冷尾未來氣候變化,充分依託氣象現代化優勢,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隨時隨地為各級領導和政府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性氣象服務與合理化建議。

  特別對氣象災害方面的作用。氣象災害有地震、地質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乾旱、颱風、熱帶氣旋、熱帶風暴、我區的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雷雨大風、颱風、低溫霜凍,因為這些氣象災害造成150多億年,製作出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讓人們提前防範,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所以說作為一個氣象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氣象預報員更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預報經驗。這樣才向各個部門提供準確的資訊,各個部門根據這些資訊才可以制定正確的措施,才造福人類。

  了有關氣象發展的紀錄片,看完紀錄片後,我們分組在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參觀氣象臺計算機網路系統、天氣預報和天氣預報影視製作等。

  觀看氣象紀錄片,紀錄片主要講述了氣象的發展過程還有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氣象從古代就有觀測,經過長時間積累的經驗才有今天高水平的觀測技術,和現在高科技的觀測儀器。氣象觀測的專案包括雲、能見度、溫度、氣壓、溼度、風、降水、蒸發、日照、輻射熱強度。專業氣象觀測可以分為城市氣象觀測、船舶氣象觀測、農業氣象觀測、林業氣象觀測、航空氣象觀測。天氣預報方法有數值預報法、天氣圖預報法、雷達衛星預報法。數值預報法可以預報1―7天,甚至10天的天氣;雷達衛星可以預報幾小時內的天氣,如暴雨、雷雨大風;天氣圖預報法可以預報1―3天的天氣。天氣預報的過程:氣象資料的採集――資料的傳輸――天氣預報的製作――做出天氣預報產品――氣象服務。影片還講述了一下氣象常識。

  看完有關天氣預報的影片,首先我們參觀的計算機處理中心,這裡放置著目前氣象臺使用的最先進的大型計算機。這些計算機的工作就是處理廣大地區乃至全球的氣象資料。這些氣象資料是從分散的氣象臺站網取的。因為天氣預報和氣候分析往往需要,廣大地區乃至全球的氣象資料,使用時又是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這就要求各站的記錄不僅能夠準確,而且基本上代表一個地區的氣象情況,還要能夠相互之間進行比較。因此,氣象觀測的特點是:觀測記錄必須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同時,氣象要素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它的變化只有通過對大氣連續觀測,並進行天氣學分析才能瞭解。因此氣象觀測必須保持連續性,不能中斷或短缺。連續觀測記錄的年代越長,對預報業務和科研工作價值越大。因為計算機收集的資料量是很大的,所以要這些運算速度快的大型計算機。

  走過計算機處理中心,我們看到在工作室裡工作人員坐在個人計算機前分析已經整理出來的資料。現在科技進步了再也不需要以前做什麼要人工,人們需要什麼資料計算機都有相應的軟體來處理,計算機制作好後,工作人員就可以分析現成的資料了。

  氣象臺工作人員在氣象臺最後觀看的就是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天氣預報要讓廣大人們知道才會發揮它的作用。經過各個成次的氣象工作者地努力,最後亮相的是氣象預報主持人。在天氣預報節目中我們可以知道城市天氣預報,海洋天氣預報和氣象與農情等欄目等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天氣圖、衛星雲圖和景觀畫面,服務各方面的人群。人門就可以根據氣象資訊做好明天或未來幾天自己的計劃,如出差、旅遊、工作等。我們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瞭解製作工作是流程,製作儀器,還有主持人是怎樣工作的。

  ***二*** 東龍山氣象站

  12月9日,下午2點30分,我們去東龍山氣象站參觀見習地面要素觀測***人工觀測、自動觀測***。

  1、東龍山氣象站簡介

  東龍山氣象站位於商洛市商州區正東方向***北緯33°52”,東經109°58”***,建於1953年3月1日,海拔高度為742.2米

  2、 地面氣象要素觀測場

  東龍山氣象站的地面觀測站的觀測儀器有人工和自動的,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動觀測是一種趨勢。自動儀器的有優勢在於可以記錄各個時間的觀測資料,更清楚各個要素的變化情況;且記錄的資料的精確度更高,可以減少人為觀測誤差;記錄得出的資料直接就可以經計算機處理分析。人工觀測儀器是為了預防突發情況,不過據工作人員介紹,自他來東龍山氣象站五年間,從未用過人工觀測儀器。

  地面觀測是整個氣象預報的基礎,擔負著定時地面天氣觀測並實時發報,提供天氣分析預報使用所需要的定時觀測資料。氣象觀測包括百葉箱氣溫、溼度和最高、最低溫度觀測,地面0釐米溫度和最高、最低溫度觀測,地中5、10、20、40釐米溫度觀測,還有降水量、蒸發、日照、風向、風速、氣壓、雲量、凍土、積雪、電線積冰、天氣現象等專案的觀測。

  在東龍山氣象站,我們見到了漏斗接雨器、雨量筒、自動雨器、蒸發器***冬季使用***、大型蒸發器***主要用於夏季***、日照筒、地面5、10、20、40釐米溫度測量計等儀器。這裡的地面觀測儀器非常齊全,其本實現全套的自動化,由各種感測器將各種資料自動採集,經處理系統後送至顯示終端。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是一種能自動的觀測和存貯氣象觀測資料的裝置。自動氣象觀測專案包括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雨量等要素,資料採集頻率較高,每分鐘採集並儲存一組觀測資料。

  四、總結:

  這兩天的實習,我獲益匪淺。我十分感謝老師和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通過這次實習,在氣象方面的知識增加了許多,在此體驗到了氣象工作者的艱辛,收穫豐富,感觸頗多。首先我熟悉了氣象業務的整個流程,對於整個天氣預報的形成和製作都有所瞭解。並意識到了氣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現誤報的嚴重後果,作為一個氣象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氣象預報員更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預報經驗。直到自己親身經歷過了,不由得尊敬這份工作,佩服那些在無窮的壓力下工作著的人們。激發自己以後學習要認真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