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區別

  財務工作在很多人的認識中存在這樣的認識,認為財務部就是算賬的,存在這樣認識,很大原因是因為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中沒有普遍。什麼是財務管理,它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有什麼區別和聯絡?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財務管理和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絡

  一、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的概念不同

  財務會計是指對已完成的資金活動全面系統的監督與核算,為外部和企業內部有經濟利益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經濟資訊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主要形式為財務報表。

  財務管理是指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為目的,通過對會計資訊的的深加工和利用,對資產購置,資本融通和經營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此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企業經濟活動的始末。

  二、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運用的條件假設不同

  財務會計在核算中必須遵循和法規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是在財務核算中假設企業法人是一個獨立的核算主體,關注的是企業的整體,主體假設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而財務管理的主體假設可以建設在每一個經濟和運營上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例如某一專案組或成本組。它的範圍因經營管理的管理戰略和經營策略而定,因此更具有靈活性。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在企業核算中可以遇見的未來***一般兩年以上***,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或清算,因而它所擁有的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中消耗或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也會按時清償。在此情況下運用企業會計制度,否則將面臨破產或清算程式。而在財務管理中,因主體假設不同,持續經營假設也有所不同。因為一個成本組或專案組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它的資產被清算,同時它不遵循企業會計制度,因此價值的衡量取決於公司對資產的用途。

  分期假設是會計核算中規定會計物件的時間界限,核算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而財務管理的分期受管理主體的特性和管理層的管理要求而定,可以與會計分期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貨幣假設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通過貨幣計量手段反應企業是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它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而財務管理中,貨幣也是計量手段,但認為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它認為公司的資金應該能夠為股東和相關利益者帶來必要的報酬。因此在財務管理中,每個專案投入的資金都必須帶來必要的報酬率,來提高企業價值。

  三、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遵循的原則不同

  財務會計要遵循歷史成本原則、收入實現原則、配比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則。這些原則會計準則和行業制度層面上制定的,它關注的是合規性。

  財務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有關競爭環境原則、有關價值創造原則、有關財務交易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在市場競爭和價值創造等方面考慮的,它關注的是強化管理和企業價值增值。

  四、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的服務物件和意義不同。

  財務會計是一個外向型的會計核算,為外部和企業內部有經濟利益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經濟資訊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主要形式為財務報表。強調會計資訊的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可比較、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等。財務管理是一個內向型的管理核算,為企業內部的管理層和經營層服務,通過參與企業管理,各部門親密合作,共同管理,強化財務理念,事前預測和計劃,期中規劃和控制,事後考核和總結,完成既定目標,以實現企業價值管理手段。

  五、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的的聯絡。

  一個有效的財務管理是建立在精確核算的財務會計基礎上,沒有好的財務核算,就不能得到很好財務資料,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更無從說起。因此,可以理解為財務管理是財務會計的前沿,財務會計是對財務管理的考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