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使紛繁複雜,孤立分散的知識點按內在規律整合到一起,優化了內容,進而使複習過程跳出題海,那麼你知道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1*** 平時作業中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具體佈置

  歷史課平時的作業十分有限,除了每節課前的導學案之外,就是課後練習冊的完成了。因此應從這兩方面入手,形成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習慣。首先,在導學案設定中,可以專門留出部分,要求學生用來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在批閱中,適當地予以方法的指導;在每單元結束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於單元的理解和把握,構建每單元的知識體系,教師進行定期的抽查,以督促學生不斷落實,取得良好效果

  二

  ***2*** 教師新課中的方法指導與示範

  在每節新課結束後,教師在課件上可以出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以供學生參考和運用,但要求學生不可照抄。同時,在平時的導學案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部分中,對於學生好的地方要及時表揚並推廣,對於不好的地方亦要適時指出,批閱中要注重方法的指導和貫穿,並予以適度的師範。

  三

  ***3*** 教師複習課與講評課中對構建知識體系的具體運用

  在複習中要學會合理地運用知識體系整合教材,並引導學習形成整理歷史觀;

  比如,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複習中,雖然內容分佈在三課,但我們可以通過知識體系的構建將它分為彼此聯絡並按時間順序濾清的三部分內容:為加強皇權,解決相權與皇權矛盾的中央官制變化;為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地方官制變化;為了解決制度中的人事問題,而採取的選官制度的變化。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更易於掌握和理解,複習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

  四

  1、畫知識結構圖法;

  2、列表整理法:

  列表整理法是建立知識體系的好方法。最適宜於專題性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它適宜於那些結構能力較差的學生,它簡便易行。它乾脆利索的把同類的、相似的、規律性的但又散佈在教材不同章節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一起。

  例如:列表歸納中華民族各個階級階層探索的內容,特點,貢獻,侷限;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背景,特點,對經濟、政治、國際關係等的影響等。例如, "美國在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一戰前後、20世紀30 年代-40年代;二戰後、60-70年代,當前是分別如何處理與中國、日本、歐洲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