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體系怎麼整理

  整理歸納歷史知識,形成歷史知識體系是高考複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有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第一,考什麼?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儘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麼考?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麼,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麼位置,前面還是後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麼答?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麼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比如:“區間問題,端點第一”;“一求通項,驗證首項”。這些都是我自己歸納出來提醒自己的話。

  二

  1、基礎比較一般的同學如何歸納。翻開復習資料的目錄,一節一節往下看,看能不能回憶出每一節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憶得出,就在筆記本上邊按照複習資料章節的順序往下寫,回憶不出來,就翻開課本或者複習資料,看一看,儘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哪些是常考點,每一個考點曾經考過什麼樣的題目,就已經很厲害了。

  2、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如何歸納。如果你基本知道一個學科有哪些章節,有哪些板塊。你就試著在你的筆記本上開始寫每個章節有哪些重要考點,公式定理,重要結論。如果回憶不出來,就翻開書好好看看。同時努力問自己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儘量都能回答出來。

  3、對基礎很好的同學,也要歸納總結。快速默寫出每一個章節的重要考點,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每一個章節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

  這個學科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比如數學,我就有這麼幾句話:“任何一道題就是依據條件,往所求***目標***逐漸推進的過程”;“簡單題就是一眼能看出條件與所求之間邏輯聯絡的題,難題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題”;“難題往往是簡單題的疊加”;“數學題就是列出題目中等與不等關係,加上公式定理,弄複雜,變簡單,得答案的過程”。如果到了這個階段,那就比較厲害了。

  三

  1、以章節順序展開的歸納。上面提到的是以章節順序展開的歸納,這種歸納方式是最常見的方式,也是最基礎的方式,比較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

  2、題+題的歸納。比如我們把數列這一個章節歷次考試的題目找出來,對比,問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我們就能歸納出很多東西。這對於重點章節進行重點突破非常有效。以後,遇到這些章節的題目,就能迅速地從大腦這個資料庫中提取有用的資訊,幫助我們高效解題。

  3、試卷歸納。我們通過分析所在省份歷年高考真題容易發現一些驚人的結論。我統計出2004-2011年重慶文科數學高考題解答題的試題分佈。併成功預測了2012年重慶高考題的分佈情況。

  試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經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對考試還會沒有把握嗎?同時,由於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勢在哪裡,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後衝刺階段努力解決,從而整體拉伸你的學科成績。

  4、靈感性的歸納。比如,對於邏輯聯結詞,我想,很多同學都覺的不容易把握。有一次我在校園裡散步,在琢磨充要條件和集合有什麼關係,結果還真的讓我想出來了。我很多歸納總結就是在散步、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的時候歸納出來的。

  5、語文、英語學科的歸納。由於語文、英語學科屬於語言學科,體系性不強。但並不是說不歸納。語言學科的歸納,從應試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多做試卷歸納是非常必要的。2012年高考前最後幾天,我為我妹妹歸納了一下語文的考試、答題技巧,結果她語文成績比平時多考了二十多分。怎麼歸納呢?主要通過試卷歸納的方法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