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對脊椎的危害

  兒童肥胖的發生持續上升的原因,初步認定與不吃早飯、經常吃零食、偏食、營養過剩、不愛運動、遺傳、精神創傷、長時間看電視等問題有關。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肥胖者過度增加的體重,對骨骼和關節等運動系統,特別是對脊椎和下肢是一種額外的負擔。骨骼、關節等組織長期支撐過重的體重,猶如每天扛著多餘的東西,久而久之,必然積勞成疾,發生關節炎、肌肉勞損或脊神經根壓迫,引起腰腿肩背痠痛,甚至造成關節變形,嚴重影響肢體活動。

  超重兒童易於出現骨畸形。過大的體重可能引起生長板的損傷,導致股骨骺滑脫、膝外翻、脛骨內翻***Blount疾病***、髕骨疼痛、扁平足、脊椎前移***背下部疼痛***、脊柱側凸和骨性關節炎。

  體重的增加能使許多關節***如脊椎、肩、肘、髖、足關節***磨損或撕裂而致疼痛。

  兒童減肥小妙招

  1.注意飲食結構

  飲食對人身材肥胖影響重大,要減肥首先要從飲食著手,調整飲食結構,通過飲食結構將自己調成瘦人的體質。吃飯時,不要挑吃,只偏好肉類,要多吃蔬菜。素菜與肉類一起吃,才能保證攝入充分營養。平常也可以多吃水果,尤其是蘋果,是減肥利器哦。另外,要注意喝水,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結構,減肥就能事半功倍。

  2.嚴格控制一天攝入熱量

  攝入熱量過多是導致肥胖的直接原因。要減肥,就要嚴格把關,控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入。一般來說,人體每天至少需要1200大卡的熱量來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對於女性來說,攝入熱量不超過1500大卡就能夠減肥。因此,在這個月裡,你需要合理分配一天飲食的熱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3.少吃多餐

  少吃多餐是營養師們認可的科學的飲食減肥方法。少吃多餐就是把一天的飲食分成5~6餐進食,每一餐的食量要少,七分飽即可。正餐之餘的幾餐,儘量吃一些果蔬類的低熱量食物,這樣能夠給人飽足感,也不會攝入太多熱量。

  4.吃飯細嚼慢嚥

  每餐進食量要少,不要一次就吃飽,吃到七分飽就應該停下來了。進食時,要細嚼慢嚥,每一口都要咀嚼多次後再吞下去。就餐時間儘量超過20分鐘,因為人接收“飽了”的訊息一般在就餐20分鐘以後。

  5.保持運動

  保持運動是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最好方式。當基礎代謝率提高了,人體消耗熱量、脂肪的能力就會增強,這對改變易胖體質有著重要的作用。易胖體質的人要想瘦下來,就要堅持運動,每週運動的頻率不能低於3次,每次運動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運動時,要結合多種運動方式。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結合,減肥才不容易反彈。

  肥胖症的發病機理

  1.遺傳因素:人類的單純性肥胖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背景。

  2.神經精神因素:人類下丘腦中存在著兩對與攝食行為有關的神經核。一對為腹對側核,又稱飽中樞;另一對為腹外側核又稱飢中樞。飽中樞興奮時有飽感而拒食,破壞時則食慾大增;飢中樞興奮時食慾旺盛,破壞時則厭食拒食。

  3.高胰島素血癥:肥胖常與高胰島素血癥並存,兩者的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探討,但一般認為系高胰島素血癥引起肥胖。過度攝食和高胰島素血癥並存常常是肥胖發生和維持的重要因素。

  4.褐色脂肪組織異常:褐色脂肪組織這一產熱組織直接參與體內熱量的總調節,將體內多餘熱量向體外散發,使機體能量代謝趨於平衡。有關人類肥胖者褐色脂肪組織的研究不多,但確實可以觀察到部分產熱功能障礙性肥胖的病人。

  其他因素, 激素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動員分解,均由激素通過對酶的調節而決定其增減動向,其中胰島素及前列腺素E1是促進脂肪合成及抑制分解主要激素;鄰苯二酚胺類、胰高糖素、ACTH、MSH、TSH、GH、ADH及糖類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促進脂肪分解而抑制合成的激素,如前者分泌過多,後者分泌減少;可引起脂肪合成增多,超過分解而發生肥胖。此組內分泌因素與繼發性肥胖症的關係更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