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如何預防狂犬病預防措施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那麼狂犬病應該如何預防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狂犬病預防措施

  1、被狗咬傷不一定得狂犬病,如果咬傷人的狗不帶有狂犬病病毒,即使傷口沒有處理也不會得狂犬病。有學者統計發現就是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瘋動物咬傷,且沒有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結果也只有15%-30%的人發病。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帶有病毒,帶毒率可達22.4%,也能傳播狂犬病。且目前缺乏檢測狗是否帶病毒的方法,因此,一旦被狗或貓等寵物咬傷或抓傷應該立即清洗傷口。

  2、在咬傷部位的近心端縛上止血帶,擠出傷口處血液,促進含病毒的血液流出,並用大量肥皂水、鹽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傷口半小時以上,再用碘酒、酒精沖洗傷口,傷口深者,應選用不帶針頭的大注射器反覆、徹底沖洗其深部。

  3、同時要把犬、貓隔離觀察14天,明確是否狂犬、狂貓,必要時可送防疫站檢驗。在傷口處理好後,及時去衛生防疫站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注射狂犬疫苗,如該犬或貓無從追蹤,則應將全程預防接種進行到底。此外,小兒若與狂犬有密切接觸、即使無明顯咬傷或抓傷,亦應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病的表現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1、潛伏期: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3天最長19年,一般平均約20-90天。⑵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

  2、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低熱、頭疼、噁心、疲倦、繼而恐懼不安,煩躁失眠,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頭緊縮感。在癒合的傷口及其神經支配區有癢、痛、麻及蟻走等感覺異常等症狀。本期持續2-4天。

  3、興奮期:表現為高度興奮,突出為極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風。體溫長升高***38-40度***、恐水為本病的特徵,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雖極渴而不敢飲,見水、聞水聲、飲水或僅提及飲水時也可以引起咽喉肌嚴重痙攣。外界刺激如風、光、聲也可引起嚥肌痙攣,可有聲音嘶啞,說話吐詞不清,呼吸機痙攣可出現呼吸困難和發紺。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表現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覺出現等。本期1-3天。

  4、麻痺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倖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症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狂犬病的病理

  1、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後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受體進入神經細胞,然後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並不延血液擴散。

  2、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幹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灰質大量複製,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面板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佈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3、非特異性病變: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尤以與咬傷部位相當的背根節及脊髓段、大腦的海馬以及延髓、腦橋、小腦等處為重,腦膜通常無病變。腦實質呈充血、水腫及微小出血,鏡下可見非特異性變性和炎症改變、如神經細胞空泡形成、透明變性和染色質分解、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等。

  4、鏡下腦實質有非特異的神經細胞變性與炎性細胞浸潤。而具特徵性的病變是嗜酸性包涵體,稱為內基氏小體。

  5、內基小體是指具診斷意義的病人腦組織內嗜酸性包涵體,為狂犬病毒的菌落,呈圓形或橢圓形,染色後呈櫻桃紅色,直徑約3~10n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於海馬及小腦浦肯野組織的神經細胞中;亦可在大腦皮層的錐細胞層、脊髓神經細胞、后角神經節、視網膜神經細胞層、交感神經節等處檢出。

  6、內基氏小體實為病毒的集落,電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病毒顆粒。

  7、唾液腺腫脹,質柔軟,腺泡細胞明顯變性,腺組織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胰腺腺泡和上皮、胃粘膜壁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均可呈急性變性。

看過狂犬病預防措施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