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最大投資專案是什麼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最大投資專案是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使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和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的沙漠變成綠洲、牧場和千里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亞投行最大投資專案,希望你們喜歡。

  亞投行最大投資專案介紹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援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

  中國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的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西部崛起。讓西方國家都加入,把世界各國資金通過亞投行投資到中國,服務於“中國崛起”戰略目標,並且,用亞投行把中國和亞洲及西方各國利益綁在一塊,讓各國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投資和共同收益的局面,減少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外部壓力和不必要的麻煩,把美國的壓力化解於無形。

  2015年5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國是57個,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奧地利、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和巴西等國。

  中國所以發起組建亞投行這個專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專案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主要是從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現狀考慮的,這也是亞洲國家加入亞投行的理由,但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專案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在亞投行最具有競爭力。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之所以用本國納稅人的錢入股亞投行,主要就是為了賺錢,給本國人民發福利,以達到長期執政的目的,在他們眼裡最好賺錢的基礎設施專案就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專案,首先,中國是給全球提供新的增長點,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把錢放投資在中國基礎設施能增值;其次,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有錢還貸款,不像美國,政府發工資的錢都沒有,美國政府每年都要關門半個多月;再次,中國是***領導的國家,不像希臘、斯里蘭卡等西方選舉制度國家,換了一個政黨上臺就可以推翻上屆政府籤的合同,說不還款就不還款,在***領導的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後,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快,工期短,還款週期也短,是債主的最愛。總之,一句話,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專案安全有保證來錢快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

  “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基礎性工程

  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之後,中國會像主導成立亞投行一樣,按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模式,成立亞歐大陸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專門為連結亞洲和歐洲之間互聯互通工程的基礎設施量身打造一個國際融資機構,從戰略上再向推進一步;但是,在戰術上中國會推動亞投行後退兩步,第一步不在亞洲之外開展業務,第二步儘量減少亞洲業務量,主要服務於中國“一帶一路”沿岸亞洲國家和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中國在亞投行有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想在亞投行為中國做專案融資困難不大。中國完全可以用世界各國資金投資到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創造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再造一個新中國,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這樣一個專案,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處於亞歐腹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間點上,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基礎性工程。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是世統派智庫策劃的****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交的一箇中國融資專案,藏水入塔綜合基礎工程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將為中國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在未來三十年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集調水、治沙、灌溉、水電站、農林牧、脫貧、城鎮化、交通和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工程。首先工程每年從西藏調1300億立方米水用於改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把面積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變成千裡沃野和耕地良田,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變成肥美的牧場,創造1.2億人口就業崗位,使3200千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在80萬平方公里沙漠盆地上空用混凝土和鋼筋建立鐵路公路一體的高架橋自動水渠灌溉系統,就地解決1.2億人口住房和生活,進行城市化建設,能消化鋼鐵、水泥和能源等中國過剩產能的95%以上,以帶動東部企業向西部轉移,作為開發大西部的基礎;在工程主幹道上建設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20座左右大型水電站,發電量是長江三峽水電站的4倍,提供西部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電能;工程另一部分是建立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向西通過拉薩市和塔里木盆地到烏魯木齊的西南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路,作為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將使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多提高3%。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於天山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56萬平方千米,大體呈菱形,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相當於9個多臺灣省的大小,達33.76萬平千米,佔全國沙漠面積的47.3%,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僅次於西亞魯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內部沙丘連綿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達250米,沙漠內部植被稀少,多為流動沙丘。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中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海拔1100-1300米,地勢由西高東低,並稍微向北斜,地勢的最低點是位於盆地東端的羅布泊窪地,海拔781米。邊界受東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斷裂控制,成為不規則的菱形,並在東部以70千米寬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相接。塔里木盆地居亞洲大陸中心,氣候乾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豐安迪爾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發量卻很大,若羌達2952毫米,故以風力作用為主,風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風城地貌發育。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天山、崑崙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溼氣流的進入,降水量小,氣候變化大。夏季炎熱少雨,光腳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鐘,因為沙面溫度高達70-80℃。冬季氣候又變得異常的寒冷,氣溫經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春季多風,平均每月大風4-5次,狂風怒吼,飛沙走石,聲音淒厲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十分乾燥,風沙危害始終威脅著盆地周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風,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漠東部盛行東北風,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干流動沙丘總的移動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瑪干沙漠不不斷向南擴張,向著崑崙山麓推進。2000多年來沙丘平均向南移動了100千米左右,使絲綢之路南道的絕大部分的古城被風沙湮沒。現在,整個新疆和西部沙漠化都很嚴重,水力資源普遍短缺,嚴重威脅著西部的經濟發展,必須從西藏調水和土方到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千畝肥沃良田,讓水再變成水蒸汽進入甘肅、內蒙、準噶爾盆地等西北沙漠地區,改善整個西部和西北部生態環境,為西部和西北部經濟崛起解決基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