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高粱怎麼施肥

  肥料也是高粱生長的必要營養物質,在種植高粱的時候要怎樣施肥才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高粱種植施肥de 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粱種植施肥方法

  高粱對土壤適應性廣,吸肥力強,在有機質豐富、肥力較高的砂質壤土上種植,較易獲高產,在瘦瘠旱地,缺磷低鉀,必須增施肥料,才能得到好的收成。高粱苗期植株小,需肥量不多,但較為嚴格。拔節至開花期,植株生長旺盛,營養物質的分配中心,從拔節開始也相應地由莖葉轉向幼穗,最後貯存於穗中,形成籽粒。因此此時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是高產的基礎。開花至成熟期,氮磷鉀的營養供應直接影響高粱的灌漿和成熟,適量氮素供應,可以加速灌漿,提高籽粒中蛋白質含量,但過多過遲也會引起貪青遲熟,降低產量與品質。

  一般要求畝施有機肥2000至3000公斤,過磷酸鈣15至25公斤,鉀肥10至20公斤等作基肥,基肥施用有撒施和條施兩種方法,撒施多在播前結合耕耙田地,撒施基肥。條施則在播種前後起壟開溝施用。另外播種時畝施腐熟稀糞水1000公斤或少量氮素化肥作種肥,有利全苗壯苗。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主要施拔節肥和孕穗肥。高粱最佳追肥期在拔節期與大喇叭口期,促進穗分化和減少小花退化,實現穗大粒多。當追施尿素每畝超過15公斤時應分期追施。高粱追肥以前重後輕為好,重施拔節肥拔節期,輕施孕穗肥孕穗期,一般在有三分之二的葉片全展時畝施鉀肥5至8公斤,碳銨40公斤。開溝條施,穴施或撒施,撒施時須配以深中耕或澆水,以利肥效發揮。生育後期可適當根外追肥,在抽穗和灌漿初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百分之零點一的濃度或尿素百分之二的濃度,以促進早熟和增加產量。在高粱生產上必須注意平衡施肥,特別是氮磷配合施用,可以避免養分供應失調,能夠顯著提高肥效。低產地塊上,土壤本來就缺氮少磷,單施一種肥料,常常由於氮磷比例失調,不能很好發揮作用,造成肥料浪費,增產效果不大。

  據試驗研究,氮磷配合施用作種肥可以促進生育,苗期生長快,葉片增多,生長勢強,增強了植株代謝機能,可以提高植株吸收能力,顯著提高肥效,穗重增加,增產幅度大,可以成倍增加產量。因此在低產土壤上合理搭配,均衡施肥是一項經濟施肥的有效措施。

  種植高粱施肥時間

  高粱:為了滿足高粱從拔節至抽穗的養分需要,應於拔節時追施第一次肥,每公頃追施硝酸銨150~225公斤或尿素120~180公斤;在孕穗挑旗期再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頃追施硝酸銨120公斤或尿素75公斤。

  高粱生長髮育的水分

  土壤含水量15%~20%時即可播種。苗期需水量佔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8%~15%。土壤含水量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65%時最為適宜。在幼苗期適當控制土壤水分,有利於營養器官的合理建成。拔節孕穗期需水量佔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33%~35%。抽穗開花期需水量佔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22%~32%,此時缺水使不育花數增多,花粉和柱頭的生活力降低,受精不良。抽穗期水分過多,往往會造成穗下部分枝和小穗退化。高粱對水分的敏感性依次為:拔節孕穗期 抽穗開花期 灌漿成熟期。灌漿期一旦發生乾旱,會導致籽粒產量下降。灌漿後期,土壤水分過多將會引起貪青晚熟,甚至遭受霜害。

  高粱種植方法

  一、選地與輪作

  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力均勻、地勢平坦、灌排方便、遠離汙染、微酸性至弱鹼性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種植高粱。應與大豆、花生、油菜、棉花、麥類、薯類、蔬菜等淺根矮棵稈作物實行3~5年的輪作換茬,以利於恢復地力和減輕病蟲對下茬作物的危害,為奪取高產穩產奠定良好基礎。

  二、整地與起壟

  高粱要精細整地,最好是實行秋滅茬清除全部殘茬、秋翻地耕深20~25釐米、秋耙地耙碎土塊、整平地面、秋起壟壟距55~65釐米、壟向因地制宜、秋鎮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蓄水保墒防旱連續作業。要做到土壤疏鬆、上虛下實、沒有坷垃、墒情良好,為播種和保苗創造有利條件。

  三、選種與播種

  要選擇通過國家或省、市級審定並且適宜在本地栽培的高粱具有優質、高產、多抗等特點的優良品種。應該選用籽粒飽滿整齊、無傷無病、純度≥99%、淨度≥97%、發芽率≥95%、含水量≤13%的優良種子,並在陽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其發芽勢和發芽率。當8釐米耕層內地溫連續5天≥12℃、土壤含水量18%左右時即可播種。在遼寧及其相同生態區的最佳播種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育日數<115天的早熟品種應該適當晚播;生育日數>135天的晚熟品種可適當早播。應實行壟上機械條播,每畝播種量為0.5~0.8千克,播種深度一致,鎮壓後的覆土厚度以2釐米為宜。

  四、間苗與定苗

  要適當早間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擁擠而造成爭肥、爭水、爭光。一般在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一定要剔除雜苗選留正苗,拔除小苗選留大苗,清除病弱苗選留健壯苗,每畝應選留優質幼苗6000~8000株。土壤有機質含量>3%的肥沃地塊宜稀,有機質含量<2%的瘠薄地塊宜密;株高>250釐米的高稈品種宜稀,株高<150釐米的矮稈品種宜密。

  五、除草與除櫱

  實行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法清除各種雜草。可選用適於在高粱播種前、出苗前或出苗後使用,並對下茬作物沒有毒害作用的化學除草劑。間苗後至植株封壟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生育後期要剷除或拔除田間與四周的大草,以減少翌年雜草的發生數量和危害程度。對從莖的基部靠近地面處長出的分櫱俗稱高粱椏子,應該結合人工除草一併將其除掉,以減少養分消耗。但青貯飼用高粱不必除櫱。

  六、中耕與培土

  在高粱間苗或定苗後進行1次淺耕鬆土,耕深5釐米左右不要壓到苗,以利於疏鬆表土,提高地溫,促進發根,助苗生長。在拔節期和植株封壟前應該分別進行1次由淺8釐米左右到深10~15釐米的中耕。此期適當多培土可以更好地促進根系發育,防止植株倒伏,抑制雜草的發生與危害。

  七、施肥與灌水

  高粱栽培堅持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分期施肥、按需施肥以及農肥化肥微肥相結合、底肥種肥追肥相結合的施肥原則。具體的施肥次數、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等,都要因苗、因時、因天、因地制宜,靈活掌握。通常每畝應在整地時深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複合肥15-15-1515~20千克和適量的鋅、鐵、硒等微肥做底肥,在播種時施用磷酸二銨8~10千克做種肥種子在上,肥料在下,種子同肥料應該間隔6~8釐米,在拔節期的雨前追施尿素20~25千克做攻穗粒肥。在開花期至灌漿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無雨就要及時灌水。在連雨天或強降雨的情況下則應適時排水防澇。

  八、防病與治蟲

  高粱栽培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防治。在播種之前可用56℃左右的溫水浸種4分鐘左右,以便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上的多種病菌,若是用拌種劑拌種或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則既可殺滅多種病菌又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在生育期間,務必選用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對人畜安全的無公害農藥或生物農藥及時防治葉斑病、黑穗病、黏蟲、蚜蟲、螟蟲等病蟲害。同一種藥劑不能連續使用兩次以上,以免產生抗藥性。對各種病害,應在其發病初期或病情尚未蔓延之前防治如果發現黑穗病病株就要立即拔除並帶到田外深埋或燒燬,以減免病菌擴散;對各種害蟲,應在其產卵期或幼蟲孵化期防治,這樣不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壓縮用藥次數,減少用藥數量,防止環境汙染,實現節能環保、降低生產成本。

  九、放秋壟與摘底葉

  在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貪青晚熟的情況下,採取放秋壟和摘底葉的方法是最為經濟、簡便、實用、有效的農業措施。高粱栽培放秋壟就是在初秋至仲秋時期深鋤壟臺,疏鬆表土,促進土壤水分蒸發,清除雜草,並剷斷部分根系,減少其對土壤水分的吸收,從而加速籽粒成熟。摘底葉就是在乳熟中、後期將植株底部的老葉和病葉摘除但必須使植株中、上部保留6片以上的功能葉,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促進籽粒早熟。摘掉的底葉可運到積肥坑用於漚制肥料必須使其充分發酵腐熟,以免病菌擴散。

  十、收割與晾晒

  粒用高粱和釀酒高粱收割過早,由於灌漿不充足,必然造成籽粒不飽滿而減產;收割過晚,則易遭受風、雨、雹等自然災害,引起植株倒伏、折斷和穗部枝梗互相摩擦而掉碼落粒,同樣也會減產。通常應在全田80%以上植株的葉片枯萎,穗部莖稈變黃,穗子下部籽粒變硬而有光澤,用手指擠掐時乳狀物已經凝結成蠟狀體,含水量下降到15%~20%時的蠟熟末期收割最為適宜,機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均可。收割後要就地捆成捆,豎立起來碼成堆進行充分晾晒,使莖葉裡的養分繼續向籽粒輸送,這樣既能促進後熟和增加粒重,又能加速籽粒脫水,防止籽粒發芽或黴變。生物質能源高粱,應在蠟熟末期莖稈由上往下數第七節的含糖錘度≥18%時收割。青貯飼料高粱,應在孕穗期至挑旗期進行第一次收割,此後要加強追肥、灌水、鏟趟、除草等各項田間管理,儘快促其再生,待長成新的植株時要在初霜前擇日進行第二次收割。


猜你感興趣:

1.如何種植高粱

2.如何種植有機高粱

3.如何種植甜高粱

4.高粱吉雜124高產製種技術

5.玉米高產種植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