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怎麼施肥管理好

  馬鈴薯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馬鈴薯施好施足生物有機肥。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馬鈴薯種植施肥管理的方法,一起來看一看吧。

  馬鈴薯種植施肥管理的方法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施好施足生物有機肥,即在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500~3000公斤的基礎上,畝施生物有機肥45~50公斤。在整地挖地種植穴時,將基肥與種植穴內的泥土充分攪拌均勻後,即可以種植。

  酌情施用種肥基肥不足或耕地前來不及施肥時,常於播種時,畝施專用復混肥15~20公斤作為種肥。種肥施用主要以溝施或穴施的方式進行,但肥料不要與種薯直接接觸,以免灼傷種薯。

  看苗巧施追肥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進行,第一次在齊苗時,結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糞尿500~700公斤對水澆施;第二次在現蕾期,可畝施黑加白生物肥或專用復混肥10~15公斤。

  葉面追肥從馬鈴薯幼苗開始展葉時起,每7~10天葉面追施1次0.1%硫酸鎂、0.3%磷酸二氫鉀、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連噴3~5次,均勻噴溼葉片。

  補充鎂肥馬鈴薯地下塊莖迅速膨大時期,每株施硫酸鎂50~60克,對清水或腐熟的糞水淋施,或在植株周圍挖淺溝施,以促進地下塊莖迅速膨大。

  馬鈴薯燒排骨

  1、馬鈴薯切好後不可沾水,以免下鍋油炸時,會使油花四射,燙傷手部。

  2、先在油中灑少許鹽,放入排骨油炸時,可避免排骨中的水分引起油濺而燙傷人。

  3、宜選上等的豬肋排,這種排骨羶味輕,不需要飛水去異味,醃製時更容易入味,經油炸燜煮後會更加好吃。

  4、炸好的馬鈴薯不宜久煮,火候也不宜過大,否則馬鈴薯會變得碎爛。

  5、馬鈴薯和排骨炸好後,加水燜煮的水量不宜多,否則成菜的湯汁會過多,要用生粉水來勾芡才行。

  馬鈴薯燒排骨的營養價值:馬鈴薯燒排骨中馬鈴薯是低熱能、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是理想的減肥食品***當然是搭配合理的情況下***。在法國馬鈴薯被稱作“地下蘋果”,甚至馬鈴薯內的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還高呢!具有和中養胃、健脾利溼、寬腸通便、補充營養、利水消腫、降糖降脂和美容養顏等作用,是營養很豐富的菜譜而且營養易被人體吸收。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

  馬鈴薯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作用,對胃潰瘍、習慣性便祕、熱咳及面板溼疹也有治療功效。馬鈴薯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刺激少,有解痛及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將馬鈴薯粉10克用適量溫開水調成稀糊狀,餐前20分鐘徐徐吞服,服後最好再取左右側位靜臥一會。每日3次,一般3個月為1療程,多數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都能治癒。同時常食馬鈴薯已成為防治胃癌的輔助療法。此外,用鮮馬鈴薯1000克,蜂蜜適量,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方法是將鮮馬鈴薯洗淨,用攪肉機搗爛,用潔淨紗布包之擠汁;放入鍋內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當濃縮至黏稠狀時,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攪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狀,冷卻後待用。空腹時服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20天為1個療程。

  馬鈴薯屬鹼性食品,對肉類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矯正作用;與雞肉合烹,可互相補充,使營養更為均衡。網上轉發馬鈴薯燒牛肉可引發胃腸紊亂的貼子其實純屬無稽之談。馬鈴薯所需的胃酸濃度低於肉類,但任何食物在消化時都會改變胃酸的酸度。只要酸度降低,胃酸就會再分泌出來,而不是分別根據每種食物的消化難易度來分泌相應濃度的胃酸參與消化。

  每週平均吃上五至六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是因為馬鈴薯是個好食物,不僅能有助控制體重,還會降低患高血壓和中風的危險。馬鈴薯深色的外皮富含維生素和鉀,削皮吃會損失營養。研究顯示,緊貼馬鈴薯皮下層部分所含的維生素高達80%,遠遠高於馬鈴薯內部的肉。鉀是鈉的剋星,可以防止高食鹽攝入引起的血壓升高,具有明顯降壓作用。

  大家不必擔心吃馬鈴薯會脂肪過剩,因為它只含有0.1%的脂肪,是所有充飢食物望塵莫及的。每天多吃馬鈴薯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使多餘脂肪漸漸代謝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另外你也不必擔心吃馬鈴薯營養單純,有損健康。如果把馬鈴薯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馬鈴薯,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