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怎麼能高產

  馬鈴薯營養成分齊全且容易被人體吸收,既是蔬菜又是主食,營養豐富,從而國家也逐步將馬鈴薯設為第二主糧。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馬鈴薯種植高產的方法,資料僅供參考。

  馬鈴薯種植高產的方法

  1.去尾芽:經試驗證明馬鈴薯的尾芽成株後,產量僅是頂芽或側芽成株苗的1/3,為此在切種薯時應對尾芽棄置不用。

  2.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兩邊培土,能增加活土層根莖部位土壤疏鬆,利於葡萄莖延伸,又能提高地溫,滿足早期根莖發育所需溫度。

  3.配方施肥: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髮育期需要大量養分,在土壤貧瘠、養分含量低的地區,必須配方施肥以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別是塊莖膨長期,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4.去花蕾:馬鈴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塊莖,它根本不需要開花授粉獲得,而且孕蕾開花又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要想獲得高產,必須見蕾就要掐去,以節省養分促進塊莖的生長。

  5.少鏟多直趟:馬鈴薯能結塊莖的肉質根在土壤裡水平生長,往往由於深鏟切斷了肉質延生根,人為地造成減產,所以鏟完頭遍後只趟不鏟,以趟土壓草與手工黏除相結合防止草荒,能有效地提高產量。

  6.補鎂促產:專家研究證明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薯塊膨大期,如鎂肥充足,不僅產量高,而且澱粉積累多,品質好,因此在植株45釐米高時,每株要以500~100克硫酸鎂兌水溶化後追入。

  7.葉面噴肥: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從展葉起,每10天葉噴一次0.1%的硫酸鎂、0.3%的磷酸二氫鉀、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連噴3~5次,能顯著提高產量。如能輔以晒種,米醇浸種,每株只留一個壯芽,掰取小苗補空保全苗等其它措施,產量還會進一步提高。

  馬鈴薯早疫病怎麼治

  早疫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以噴施保護劑為主,沒有發病時可用75%的代森錳鋅水分散劑,畝用量180~200克,7~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4次,也可以應用安泰生***丙森鋅***等藥劑。但是當病害發生後則噴施內吸性殺菌劑防治,比較有效的殺菌劑有好力克、拿敵穩、阿密西達等,7天噴施一次,一直持續到收穫前為止,可有效地控制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種植馬鈴薯要怎麼管理

  ***一***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齊後,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的方法是:播種時鈄多餘的薯塊密植于田間地頭,用來補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有病爛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土壤乾旱時,應挖穴澆水且結合施用少量肥料後栽苗,以減少緩苗時間,儘快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備用苗,可從田間出苗的壟行間,選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塊基部掰下多餘的苗,進行移植補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鬆土,使結薯層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鬆土,以利出苗。齊苗後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釐米,並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並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釐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三***追肥

  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時間較長,出苗後,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長勢長相而定。開花以後,一般不再施肥,若後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磷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四***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黴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馬鈴薯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