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營養價值

  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有些人還是不清楚和功效是什麼,下面小編告訴你以及功效作用。

  

  1.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2.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3.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髮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 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症狀.因為甘草裡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於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1.解毒作用:甘草甜素或其鈣鹽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於一些過敏性疾患、動物實驗性肝炎、河豚毒及蛇毒亦有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通過物理、化學方式的沉澱、吸附與結合,加強肝臟的解毒機能以及甘草甜素的水解產物葡萄糖醛酸也是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

  2.抗炎及抗變態反應:甘草次酸對大白鼠的棉球肉芽腫、甲醛性浮腫,結核菌素反應、皮下肉芽囊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銨、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影響皮下肉芽囊性炎症的滲出期及增生期,其作用強度弱於或接近於可的鬆。甘草酸的各種製劑之抗炎作用,以琥珀酸鹽的活性較高,但毒性亦大。甘草抗炎抗變態反應的原理尚未完全闡明。

  2.甘草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

  3.甘草有祛痰作用,能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咯出。

  4.甘草次酸衍化物對豚鼠及貓的實驗性咳嗽均有顯著的鎮咳作用。

  5.甘草的各種製劑對大白鼠實驗性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甘草的水提出物有保護胃粘膜,治療胃潰瘍的作用。據臨床與藥理研究室觀察,甘草水提物能增加胃粘膜細胞的“已糖胺”成分,使胃粘膜不受傷害。

  6.對胃液分泌的影響:甘草流浸膏灌胃後,能吸附胃酸,故能降低胃酸濃度,但吸收後也能發揮作用。對基礎分泌量亦有抑制作用。

  7.解痙:甘草煎劑、流浸膏對動物離體腸管均有抑制作用,對乙醯膽鹼、氯化鋇、組織胺等引起的腸痙攣有解痙作用。甘草對動物離體腸管及在體胃均有鬆馳作用。

  8.甘草對於動物實驗性肝損傷,使其肝臟變性和壞死明顯減輕,肝細胞內蓄積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復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下降,表明甘草具有抗肝損傷的作用。

  9.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甘草能使多種動物的尿量及鈉的排出減少,鉀排出增加,血鈉上升,血鈣降低,腎上腺皮質小球帶萎縮。甘草能使尿中游離型17-羥皮質類固醇排洩增加,結合型減少,小劑量表現胸腺萎縮,腎上腺重量增加,束狀層幅度加寬,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降低等。甘草能顯著增強和延長考的鬆的作用。甘草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的原理,有人認為甘草次酸的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作用也相似,係一種直接作用;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間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腎上腺皮質固醇類在體內的破壞,因而血液中皮質類固醇含量相應增加,而呈現較明顯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10.甘草有對抗乙醯膽鹼的作用,並能增強腎上腺素的強心作用。

  11.抗癌:甘草次酸對於大白鼠實驗性骨髓瘤及腹水肝瘤均有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

  12.甘草與芫花合用有相反作用:二者共浸組的毒性較分浸組顯著增高,芫花與甘草同用,利尿、瀉下作用受到抑制,能增強甘草毒性。

  甘草的選購技巧

  以皮緊密,色紅棕,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為佳。氣微,味甜而特殊。 發黴變質等不宜選購。

  1.甘草根呈長圓柱形,長25至100釐米,直徑0.6至3.5釐米,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外皮鬆緊不一,具明顯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有裂隙,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紋明顯,有放射狀紋理。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其去皮者,表面淡黃色,為粉甘草。

  2.光果甘草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表面灰棕色;斷面纖維笥性,裂隙較少。

  3.脹果甘草根及根莖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劣,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差,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