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草藥之牽牛子

  牽牛子 表面灰黑者稱黑醜,淡黃色者稱白醜,同等使用。味苦,性寒,有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醫家論藥之牽牛子

  “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鬱遏,腰背脹腫及大腸風祕氣祕,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可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本草綱目》***

  “牽牛,善洩溼熱,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故《別錄》謂其苦寒。觀《別錄》主治專破氣分之壅滯,洩水溼之腫滿,除風利便,固皆以實病言之,此藥功用,固已包舉無遺。”***《本草正義》***

  “牽牛,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專於上焦氣分除其溼熱,故氣逆壅滯及大腸風祕者,得此以治。黑者其性兼入右腎,能於下焦通其遏鬱,故腫滿腳氣及大小便祕,俱得以治。但下焦血分溼熱,溼自下受,宜用苦寒以折。牽牛氣味辛辣,久嚼雄烈,服之最能洩肺,若以下焦血病而於氣分有損之藥以為投治,是以血病瀉氣,不使氣血俱損乎?惟是水氣在肺,喘滿腫脹等症,暫用以為開洩,俾氣自上達下,而使二便頓開,以快一時。若果下焦虛腫,還當佐以沉香補骨脂等味,以為調補,俾補瀉兼施,而無偏陂損洩之害矣。”***《本草求真》***

  “牽牛,味苦,屬火善走,有治水腫之功,破癥瘕痰癖,除壅滯氣急,通十二水道。有黑白二種,黑者屬水力速,白者屬金力緩,非病形與症俱實者,勿用也。以氣藥引之,則入氣分,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分。氣用枳殼,血用大黃,此其法也。如氣藥用之,必須用白朮茯苓白芍為主,而後用牽牛為良。蓋苓術本補氣藥也,而有淡滲之功,兼以芍藥之酸,以收真氣,則瀉之者,僅瀉其氣分之邪耳,於真氣竟何損哉。如血家用之,必須當歸川芎白芍為主,而後用牽牛為佳。蓋芎歸本補血藥也,而有榮養之妙,兼以芍藥之斂,以固真血,則瀉之者,僅瀉其血分之邪耳,於真血有何傷哉。畏巴豆。”***《藥鑑》***

  “牽牛,古方多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藥煎服,然大洩元氣,凡虛弱之人須忌之。”***《本草正義》***

  牽牛子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牽牛子甙的半數致死量為37.5mg/kg。

  臨床應用本品,對人有一定毒性,但不大。大量牽牛子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黏液性血便,繼而脫水及電解質紊亂。並能刺激腎臟,引起腰痠、血尿。嚴重者可損害及神經系統,出現語言障礙、突然高熱、甚者有昏迷、四肢厥冷、口脣發紺、全身面板青紫、呼吸急促淺短等。

  中毒救治:

  1. 早期洗胃,給予蛋清、牛乳、鞣酸蛋白等。

  2. 止痛、止瀉: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必要時口服複方樟腦酊2ml,每日3~4次。

  3. 其他處理:酌情補液。口服乳酸鈣,每次1g,每日3次。有出血症狀時可肌肉注射維生素K4 4~8mg。

  4. 中草藥治療:①黃芪、仙鶴草各30g,黨蔘15g,白朮、茯苓、梔子各9g,黃連6g,水煎服;②早期可用綠豆120g,煎湯代茶飲;③瀉下不止、伴見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脈沉細者,用甘草15g,糯米30g,水煎內服。並可加赤石脂末30g內服,每日2次;④ 血尿時可內服六一散、五苓散;⑤ 防風、白附子、膽南星各15g,甘草10g,遠志6g。水煎服。用於言語障礙而神志清醒,屬於風痰閉塞經絡者。

牽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