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的中藥屬性

  白英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溼性關節炎等症。下面跟著小編具體來看看。

  

  入藥部位

  本品為茄科茄屬植物白英,以全草或根入藥。

  性味歸經

  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經、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者30~60g;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塗。

  禁/宜人群

  體虛無溼熱者忌用。

  炮製方法

  夏秋採收,洗淨,晒乾或鮮用。

  地理分佈

  產於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諸省。日本、朝鮮、中南半島也有分佈。

  白英的種植方法

  用種子及分根繁殖。種子繁殖:北方地區春季播種,4-5月條播,行距40cm,保持土壤溼潤,約2星期左右出苗,苗出齊後間苗,株距15-20cm。分根繁殖;宜春、秋進行。當苗高20cm左右時,要搭架縛藤,以利生長。

  二、整地與施肥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然後做成1.5米寬的高畦,等待播種。

  三、播種白英用種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兩步進行。也可扦播繁殖和分株繁殖。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後,秋播在封凍之前。育苗播前先用耬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澆水保墒,以利出苗,齊苗後,加強田間管理,培育1年後,即可移栽。移栽即將培育1年的白英苗,按行株距50×10釐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保墒,以利成活。扦插繁殖選1~2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未木質化枝條,取其中段,剪成20釐米的插條,摘除下部葉片,用ABT生根粉液浸泡處理後,按行株距40×10釐米,斜插入整好的畦面上。露出地面三分之一。經常澆水保墒,以利成活。分株繁殖於秋季將株植地下根挖露土面,砍傷根皮,覆土。翌春即可萌發新苗。然後帶根挖出移栽即可。

  四、田間管理白英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乾旱天氣經常澆水,陰雨天氣及時排水。苗高30釐米時在行間搭成支架,任其莖蔓攀援,以利通風透光。第一次收割之後,應立即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

  五、病蟲害防治白英病害較少,如果發現,按常規方法及時防治。病蟲主要有紅蜘蛛,可用克蟎

  六、收穫與加工白英於夏秋季節莖葉生長旺盛時收割。每年收割二次,將白英莖葉齊根割下,晒乾即可入藥出售。秋後,第二次收割莖葉後,再刨出地下根,去淨泥土,晒乾,可一同作藥用。畝產莖葉200公斤,根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