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營裝備

  冬季野外露營準備哪些裝備?冬季戶外露營要注意帶上什麼?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一、行進著裝

  1、冬季戶外穿越著裝:一般是三層***內褲不算,有些人為了防止磨傷就不穿***:第一層,內衣褲:低海拔不太講究***高海拔叫棉質內衣,“死人衣”,做***不過儘量不用純棉內衣,下身甚至可以去掉這層直接抓絨褲。第二層,抓絨衣褲:最好不要找替代品,因為所有的替代品價格都要高於抓絨衣褲。抓絨的優點是,快乾、排汗、重量輕巧、潮溼狀態下仍有一定保溫功能。***抓絨褲一般也就10-20 元***第三層,外衣:一般所說的褲、防風抓絨衣、或者寬鬆黨風衣服,等擋風作用的衣物,主要用於防止身體熱量被風帶走、阻隔冷氣、防止雪水打溼身體等,這大家都能夠理解就不再多說。現在上身一般我就兩層,抓絨衣和衝鋒衣合併成一件了,裡層排汗內衣、加一件防風抓絨衣,透氣性大大提高,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觀念要改改。

  2、鞋子:最起碼要有或防水好的軍用靴子***最便宜的有,軍用翻毛大頭鞋***,身體熱量很快就能融化鞋面的殘雪,如果鞋子放水性不好或不夠厚***隔熱層薄***,就容易將鞋子打溼,大冬天走起來可能不覺得什麼,一旦停下來時間稍長就不好受了,甚至容易凍傷。轉天你的鞋子由於沒有體溫的支援就會凍硬成“鐵鞋” 。還有鞋、鞋子杜絕烤火,我見過太多的報廢例子,我就報廢過一雙。

  3、手套、帽子:人體很大部分熱量從頭不散發***比方說:一般頭部容易出汗,就能證明頭部的散熱效果。,***尤其是大風天。行走中好像無所謂,停下來就不行,所以你要有一個抓容帽什麼的,現在的衝鋒衣設計一般都有帽子。手套在行走的過程中不明顯,有個薄的就行。

  4、雪套:很多人溼鞋不是鞋子不行,毛病出於鞋內進雪,有的有自帶雪套,不過我覺得不好用,還是要有專門的雪套防止“灌漏” ,也可以將衝鋒褲左右褲腳幫根繩子,穿過鞋底,作用和雪套相同。

  5、飲水:不多說了,最好有保溫壺,停下來有口熱水喝你就能感覺什麼是“幸福”的感覺,這是你在家裡不能感受到的,我們一般是一邊引用熱水,一邊感嘆著:“真幸福啊!。”

  6、冰爪:雖然和冷暖無關,但涉及到冬季就不能不提,冰爪時走冰河、爬大角度山坡的利器,尤其在走冰河最為明顯,山裡的水純淨度高非常滑,並且都是由上向下流動的山泉,所以都有一定坡度,根本站不住人。沒有冰爪行動受到很大限制,最主要是人身安全,有了它很大程度提高了安全係數。

  二、冬季露營

  1、營地著裝:到達營地後,首先換上保暖衣褲***羽絨服冬季必備,用處多多。***乾燥的襪子、防寒手套等。

  2、搭建:北方的冬季風大,山裡更是如此,發揮帳篷效能的極致是關鍵。一般的帳篷包括幾個主要的部分,外帳、內帳、帳杆、防風繩、地釘***冬季凍土最好用的還是“長鐵釘” ,呂質的不好使。現在一般就地取材,用堅硬的、足夠粗的、足夠長的樹枝。有的帳篷可能,沒有內帳***單層帳***,也有沒防風繩的***如迪卡農T1***。僅以最常見的“十字交叉”雙杆帳篷為例***多杆、任何形狀以此為例***:注意搭建的風向,儘量把迎風面小的一面順風搭建,有的帳篷四四方方,就注意不要把風口對著帳篷門好了。***感覺交叉兩杆的帳篷裡,像225那種外支撐杆的抗風性比較好,單層帳也是那種支撐,四四方方的帳杆穿在外帳上。***將帳篷支撐好後,如何打地釘很關鍵,首先要讓內帳每個角繃緊,地釘要斜著打入地下,地釘和帳篷的角度成銳角,地釘像鉤子一樣牢牢的將帳篷按在地上,防止拔出。防風繩以帳篷為圓心,放射狀打入地釘,一定要繃緊繩子,將帳篷牢牢的按在地上,地釘的打入要領也是成銳角,如風大不放心,可在地上打地釘處挖一個小坑,將帳釘斜著打在“小坑裡”在填土埋上,防止拔出。再有,在有樹木的營地,可將防風繩拴在樹上代替地釘。冬季在非常地帶***如:小五臺***因為凍土一般帳釘釘不進去,需要帶3寸以上的普通木匠用的鐵釘或者鋼釘,要實嫌重,地釘又多,帶一根也行,找好位置釘進去用鉗子或者冰鎬拔出來,在下鋁地釘。地釘替代品:沒有帶地釘時,也可以將一些物品拴在防風繩一端,埋在雪裡或者沙子裡***如:長樹枝、冰鎬等,海邊上我用沙灘鞋埋沙坑裡作“地錨”***。雪很快就會凍硬很結實,就是轉天取出比較費力。有石頭的地方,可以綁在石頭上替代地釘。如果地面凍的不硬,或者其他季節也可以用樹棍用做地釘,講究的截成一尺長,一頭削尖,在山裡要多少有多少,所以一般現在出門都不帶地釘。外部工作做完了,很多帳篷的外帳內側有和帳杆固定的栓繩***或魔術粘扣***,從內部和帳杆綁緊。以上4點按要求做好後,你的帳篷應該每個面都是繃緊的,如果不是的話就再次調整地釘***再不行就是你的帳篷設計有缺陷***。好了,你的帳篷像大鼓的鼓皮一樣“嘣” “嘣”的。這樣你的帳篷在抗風性上就可以達到最佳。

  三、冬季照明

  冬季電池的工作時間會大打折扣,所以寒冷的戶外照相機、手臺等用電器的工作時間會縮短一半,要多準備一定量的電池,尤其是需要走夜路更是如此。有條件的巧手同志可以自己製作外接“電池盒”放在衣服裡,用體溫可保持電池工作時間。

  四、冬季生火

  1、防火:冬季在裝備不過關的情況下***現在爐具比較多儘量少,但要掌握。沒有火確實難以想象,篝火不但可以加熱食品燒水做飯也可以取暖,但冬季天乾物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發山火,那是要坐牢的。所以一定不要在大風天玩火,篝火要遠離草地灌木叢,要有必備的“消防設施”,那就是準備一些水、雪、沙子、泥土等用來滅火。

  2、磊灶:石頭磊放成圓圈狀,為了防止柴草北風吹走引發山火,起見最好挖坑或利用天然的坑凹,當然冬季的凍土很難挖,就像翡翠到那樣的沙地在冬季也像水泥般堅硬。

  3、柴火的擺放次序:***如果帶有煤油等易燃物引火則不用這麼麻煩,受潮的柴火一樣點的起來。***篝火堆是架成“人”字形也,“井”字形也好,“二”字形也好,很多人點不著是因為擺放次序不對,點燃物擺放的次序是:1、紙張、茅草在裡,2、幹樹枝、細柴在外,3、大柴又在外,4、最後是難燒的,但又耐燒的大木頭。點火時用火柴先點燃紙張,就會燃起樹枝,以此類推一團篝火就著了!一根火柴就完成了!赫赫~~ 4、燙傷、凍傷藥:冬季接觸火的機會多,燙傷的概率就大,我就曾因為手被篝火燙傷痛的一夜難眠,所以現在一般都帶著“京萬紅”。凍傷膏,我就不用解釋了吧?以備萬一。

  五、其他

  水源、汽罐、鞋子、打火機:冬季山裡夜間零下14、5 度甚至還要低,是很常見的溫度,除了白酒外其他的液體一晚上就算放在帳篷裡一樣會凍成冰陀,直接放進睡袋的腳下保溫,也便於夜間口渴飲用。鞋子白天受潮一晚上的低溫就成了鐵鞋,早上穿起來就很痛苦,所以要裝進塑料袋放到帳篷裡甚至睡袋裡,不過你要是能忍受冰涼的“鐵鞋”就無所謂了,穿一會兒也就軟了。低溫對很多汽罐的燃燒會產生影響,尤其是長罐和質量差的,要想早上起來做點熱的吃又不必放在懷裡等待加溫,那你晚上必須放進睡袋保溫。冬季你不管抽不抽菸都要帶不止一個的打火機,不要用電打火的打火機及ziop 打火機,一次性的火石打火機和火柴最好用,一定要多帶幾個放在身上,也許出現意外的話,火還能救你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