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幼兒養生知識

  進入秋季,早晚溫差較大,加上氣候乾燥,幼兒容易感冒和喉嚨不適,因此幼兒的養生保健需要家長注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幼兒養生常識

  1、防範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2、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對夏和冬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季節,是一個耐寒鍛鍊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耐寒力,進而減少冬季易發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

  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面板輕度發紅為止。

  3、及時打預防針

  秋天要打好預防針,以防範冬春季節的傳染病,如流腦等。因為疫苗注射後至少也要一個月,體內才能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故秋季不可忘了預防接種,漏掉者應及時補上。

  養生保健專家提醒:家長要根據氣候特點隨時為孩子增減衣服,並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不能暴飲暴食。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不要因為天氣變涼,而不開窗。少帶小孩到繁華的、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幼兒園或家裡有人得病了,應該把小孩與病人隔離開,減少他感染的機會。

  4、強化營養

  秋季是兒童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慾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的時候,是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

  肉、蛋、奶等固不可少,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祕。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干與稀的合理搭配。同時也可補充富含鐵和鈣的營養品,促進營養的吸收。

  5、多喝白開水

  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6、及時驅蟲

  養生保健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可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幼兒秋季養生食譜

  幼兒秋季養生食譜有哪些呢?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一:銀耳雪梨小米粥

  材料:銀耳 雪梨 小米 冰糖。

  做法:

  1.銀耳清水泡發,去蒂後撕成小片;

  2.鍋中加水和銀耳先煮15分鐘;

  3.再倒入淘好的小米、梨塊和冰糖,繼續小火煮至粘稠。

  養生小貼士:

  1.梨皮有很好的潤喉止咳效果,不要去掉!

  2.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另外,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

  3.梨味甘性寒,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等,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