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形成的原因

  外匯儲備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對於外匯儲備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不少人還一知半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 外匯儲備的資產收益:進出口順差與經常賬戶餘額的不同主要在於外匯損益與利息收益。如果按照外匯儲備的資產收益率為4%計算,則由外匯儲備本身帶來的資產收益為244億美元。

  2 國際投機資本:新增的外匯儲備的一大部分可能來源於國際投機資本。儘管目前我國對資本專案實行嚴格管制,但投機資本依然可以通過在貿易項下實行進出口價格虛報、預收賬款和延遲付匯***,直接投資項名實不符、借款過度以及房地產市場炒作等流入國內,而這些很大程度都具有投機套利性質。

  3 統計誤差:從美國統計的進出口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到2004年11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1447億美元,而我國公佈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20億美元。其中進出口貿易統計是由海關統計,而資本專案是由商務部統計,我國的國際收支表的錯誤與遺漏項的數額一般也是比較大的,因此,很可能存在一些統計上的誤差。

  4 駐外機構的外幣存款:華人、華僑、中國駐外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其它方面持有的大量美元流入國內也構成我國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佔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外匯儲備的經營原則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本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儘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