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的論文怎麼寫

  期貨交易,一種活動或買賣行為過程。下面是兩篇有關交易論文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期貨交易論文一

  姓名:***

  班級:08日專2

  學號:57

  目 錄

  摘 要„„„„„„„„„„„„„„„„„„„„„„„„„„„„„

  一、期貨交易的幾個相關問題„„„„„„„„„„„„„„„„„„„„

  ***一***期貨交易的含義„„„„„„„„„„„„„„„„„„„„„„„

  ***二***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聯絡與區別„„„„„„„„„„„„„„„

  ***三***期貨市場的構成„„„„„„„„„„„„„„„„„„„„„„„

  二、我國期貨交易市場發展的現狀„„„„„„„„„„„„„„„„„„

  ***一***當前我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二***我國期貨市場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三、關於完善我國期貨交易市場的建議„„„„„„„„„„„„„„„„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我國期貨市場的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分析 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

  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交易所的入會條件是很嚴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體規定。首先要向交易所提出入會申請,由交易所調查申請者的財務的資信狀況,通過考核,符合條件的經理事會批准方可入會。交易所的會員席位一般可以轉讓。交易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會員大會下設董事會或理事會,一般由會員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聘任交易所總裁,負責交易所的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

  一、期貨市場的幾個相關問題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準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一*** 期貨交易的含義

  期貨交易***Futures Trading***是指在期貨交易所內,按一定規章制度進行的期貨合同買賣。

  現代期貨交易是指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目前期貨交易所已經遍佈世界各地,特別是在美國、英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期貨交易所在國際期貨市場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交易量比較大的著名交易所有: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OMEX***、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英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日本的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穀物交易所,香港的期貨交易所,以及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交易所等。

  就商品期貨交易而言,交易的品種基本上都是屬於供求量較大價,格波動頻繁的初級產品,如穀物、棉花、食糖、咖啡、可可、油料、活牲畜、木材、有色金屬、原油,以及貴金屬、金、銀等。

  ***二***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聯絡與區別

  1、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聯絡

  現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根據所商定的支付方式與交貨方式,採取即時或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實物商品交收的一種交易方式。現貨交易覆蓋面廣,不受交易物件、交易時間、交易空間等方面的制約,隨機性大。由於沒有特殊限制,交易靈活方便。

  期貨交易是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在現貨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和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互相補充,共同發展構成了有效、完整的市場系統。

  2、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

  ***1***交割時間不同。

  現貨交易一般在交易達成時或之後很短時間內就完成實物商品的交收。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是在合約到期時才進行,時間為幾個月到一年以上不等。

  ***2***交易物件不同。

  現貨交易的物件主要是實物商品,期貨交易的物件是交易所制定的標準化合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期貨不是貨,而是關於某種商品的合同。

  ***3***交易目的不同。

  現貨交易的目的是進行實物商品的買賣,賣方是為了將商品銷售出去,買方是為了購買商品。期貨交易的目的大多不是為了進行實物商品的買賣。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為了規避和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它可以通過實物交收的方式***在期貨市場交貨,進行期貨與現貨的套利交易***來實現,但更多是通過對衝***將所持倉單賣出平掉***的方式實現。投機者的目的是為了從期貨價格的波動中賺取價差而獲得風險利潤,通常不會參與實物交割。

  ***4***交易場所與方式不同。

  現貨交易的方式靈活,買賣雙方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達成交易,交易條件由雙方協商達成,交易是一對一的。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在規定的交易時間內,以公開競價的方式達成交易。其成交價格是在眾多買家和賣家充分、公開競爭的情況下形成的。

  ***5***結算方式不同。

  現貨交易主要採用到期一次性結清的結算方式,也有的採用貨到付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期貨交易則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即交易雙方必須交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每天都要按規定進行一次結算。

  ***三***期貨市場的構成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的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和期貨行業協會三級管理體系已初步建立。

  1、 政府監管部門

  指國家指定的對期貨市場進行監管的機構。

  2、期貨交易所

  指國家認定的以會員制為組織形式的進行標準化期貨合約交易的有組織的場所。

  3、中國期貨業協會

  協會主要宗旨體現為在國家對期貨市場集中統一監督管理的前提下,實行行業自律管理。

  4、交易所會員

  指擁有期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可以在期貨交易所內直接進行期貨交易的公司。

  5、期貨經紀公司

  指由中國證監會頒發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營業執照的擁有期貨交易所會員席位、專門受客戶委託進行期貨交易的專業公司。

  6、期貨交易者

  指為了規避風險而參與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者,或為獲得投機利潤的期貨投機者。

  二、我國期貨交易市場發展的現狀

  我國期貨市場產生於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期貨市場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市場從低階到高階發育的必然過程,是現貨市場的補充,是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期貨市場的創立過程並不順利,它經歷了短短三四年的“期貨熱”,就開始了長達六年的治理整頓。應該說,期貨市場是中國改期的“早產兒”,有著明顯的先天不足,同時也承擔了部分改革的成本。 ***一***、我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1、交易主體單一

  我國期貨市場的交易主體僅限於私營企業和自然人。國有企業只能限於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機構和事業單位不得參與期貨交易,並嚴禁信貸資金和財政資金進行期貨交易。在新的《期貨管理條例》推行之前,期貨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只能代理不能自營。

  2、交易品種少,成本高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上,上市品種只有棉花、小麥、燃料油等13個,一些金融業品尚在基礎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貨推出時間一再延遲。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期貨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期貨市場上上市品種過少,制約了市場功能的發揮,造成了期貨市場的低效率。我國期貨交易所收費專案單一,交易費用較高,平均佔80%。2006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年報顯示,手續費收入佔92.65%,會員年會費佔0.56%,其他收入佔6.79%。收費專案還是比較單一,交易成本並未明顯下降。因此,交易所收費結構單一,缺乏有效的資訊服務、監管服務,期貨市場收費結構不合理,成為我國期貨市場上的一個大問題。 3、監管模式不適應期貨市場發展趨勢

  監管方式以行政手段為主;證監會在代表政府實施監管的過程中,一方面缺少對行業發展的巨集觀決策權,另一方面又對行業內部管理又過於寬泛,過於微觀;監管法規以限制性規定為主,嚴重阻礙期貨市場的良性發展。相應的法律法規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管住市場,而沒有考慮如何鼓勵交易、發展市場,發揮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使期貨市場發展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交易主體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與國外期貨市場相比,發展層次單薄,期貨市場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究其原因在於:我國期貨市場不是由現貨商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發組織起來的,現貨市場的不發達導致期貨市場在合約質量標準和交割環節存在一定的成本,生產者直接進入期貨市場特別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夠廣泛。

  2、上市品種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品種結構單一的現狀,主要是由於落後的品種推出機制。我國期貨品種推出審批權在證監會之手,這是一種行政性行為。同時,證監會並未建立品種推出長效機制。品種推出審批過程過於繁瑣,推出時滯相當長,有些品種甚至在這種冗長的審批程式中被“高高掛起”。金融期貨交易在我國期貨市場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當時的中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金融價格還不是完全的市場決定的價格,基本上不具備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基本條件,匯率雖然已經實現並軌,但是國家對外匯實施嚴格管制;國家對存貸款利率和國債發行利率存在著正式或潛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場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3、交易成本方面

  我國期貨市場上交易成本過高,主要由於期貨交易所交易成本過高。交易所交易成本與交易所體制有關。各交易所熱衷於交易所的豪華,其房產投資成為期貨交易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期貨交易所追求利潤和稅收,交易所會員的意見對交易所並無約束力。

  4、監管體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貨交易的各個環節,法律手段運用表現為可操作性差、執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貨法規體系;在建立期貨市場初期,各地為了各自區域的發展,把本地區辦成一個金融貿易中心,爭辦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開始行政管理時,已有幾十家交易所。中國證監會對交易所的高層幹部實行直接管理。對於期貨市場對國民經濟的重要貢獻認識不足,難以重視它的正面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預的過多、過亂,使得期貨市場監管機制錯位,無法形成嚴密的監管體系。期貨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預使效果大打折扣。

  三、關於完善我國期貨交易市場的建議

  期貨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中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上述問題。 提高期貨市場監管水平;完善期貨市場法律體系,借鑑國際期貨市場的三級監管體制,形成市場自律為主的監管體系;完善市場結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品種上市機制,不斷增加新的交易品種以滿足市場經濟主體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種上市的制度改革,為有效控制期貨市場的風險;完善處罰制度;明確期貨公司定位,加強公司結構治理,完善內控制度,不斷增強公司的實力,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四、結論

  期貨交易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市場探索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於期貨交易也越來越瞭解,從“陌生”到“瞭解”這個階段也許並是不一帆風順的。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的去探尋這一領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隨著我們不斷的完善期貨交易市場,我國期貨交易必定會愈發昌盛。

  期貨交易論文二

  學 院

  專 業 工商管理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2010 年 6 月 3 日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的深入,期貨市場已初具規模,但由於起步較晚,存在諸多問題。文章針對我國期貨市場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合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商品期貨;風險管理;金融市場

  Subject Title:Concerning China's futures market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summary】Along with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the futures market has already begun to take shape, but due to late start, often happen violations. The futures market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is,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s market for advice.

  【keyword】commodity future;riskmanagement;financial market

  1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期貨市場經歷了超常規發展的初創期,也經歷了問題迭出的整頓期,但相較於國外市場而言國內市場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我國期貨市場的成長具有明顯的超常規發展特徵。從時間跨度來看,在十餘年的時間裡,我國期貨市場跨越西方期貨市場百年發展歷程,呈現出跳躍式發展態勢。期貨市場的超常規發展一方面迅速彌補了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缺陷,利用“後發優勢”進行跳躍式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我國期貨市場的規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隱憂。

  此外,政府推動是我國期貨市場成長的又一顯著特徵。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由現貨交易商和行業協會自發組織建立期貨交易所的模式不同,我國期貨市場的建立是國家高層管理機構從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解決經濟執行過程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由上至下地推動期貨市場的組建與發展。政府出面組建期貨市場,有助於節約組織成本,但也極易助長政府對期貨市場不應有的行政干預,從而使我國期貨市場呈現較強的行政性特徵。

  我國期貨市場經過近年來的治理與整頓逐步進入規範、有序的發展階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期貨市場硬體設施實現了現代化,期貨市場軟體設施日趨完善。形成了以期貨交易所為核心的較為規範的市場組織體系。經過十餘年的試點與發展,尤其是經過1994 年以來的清理整頓,我國的期貨市場由分散建設逐步趨向集中規範,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期貨市場組織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期貨交易所是核心,已上市期貨品種的交易基本穩定,由期貨經紀公司會員形成的代理網路基本可以覆蓋整個市場。

  2 我國期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期貨市場組織機制正步上日趨完善軌道,我國期貨市場的固有功能亦得以發揮。但其間也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我國期貨市場的正常發展。

  2.1 交易品種不足

  期貨品種是期貨市場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資源,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只有依託於期貨市場交易才能展開。品種稀缺不僅影響實體經濟發展,也會使交易所缺乏競爭力、走向邊緣化。長期以來我國期貨品種稀少已經成為期貨市場功能發展的障礙。目前,我國經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貨商品有以下種類。①上海期貨交易所:銅、鋁、鋅、天然橡膠、燃油、黃金、鋼材期貨。②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豆、豆粕、豆油、塑料、棕櫚油、玉米、pvc 期貨***聚氯乙烯***。③鄭州商品交易所:小麥、棉花、白糖、pta***精對苯二甲酸***、菜籽油、稻穀期貨。 品種需求不僅來自實體企業,也來自市場投資者。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理應成為投資資金的重要選擇。但事實上,資金並未得到分流。主要原因就是期貨品種太少,而且結構不合理。除了部分農產品和原材料期貨品種外,佔全球市場80%的金融期貨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為期貨投資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期權產品,更屬空白;就連國際期貨市場佔交易份額大頭的原油期貨,至今未能推出。

  目前的期貨品種,上市程式較為複雜,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期貨創新的關鍵。只有改革調整現有期貨品種上市制度,積極鼓勵期貨品種創新,才能推動市場發展。

  2.2 投機成分過重

  目前在我們的市場上,大部分的市場參與者在交易的過程中,投機的心理往往佔了上風。甚至在需要參與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企業中,也有不少做投機交易的,比如有些糧油加工企業在期貨市場上卻成為了空方的大戶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對價格的炒作便成了唯一的主題。根據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期貨市場是屬於“不完全市場”的範疇。在這種市場,商品價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買賣雙方對未來價格的預期,而遠遠脫離了這種商品的現時基礎價值,從而可能導致了價格“越買越貴”或“越拋越跌”的正反饋迴圈。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價格往極端發展的風險。而正因為期貨市場品種少,不僅使大量需要規避價格風險的企業沒有適合的風險規避場所,也成了不理性投機的根源。

  2.3 市場參與者不夠成熟

  由於目前我國的專業投資管理公司和專業的經紀人隊伍還沒有建立和規範起來,所以實際的投資大部分還得依靠投資者自己來完成,其投資行為必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中國在進入WTO 後國際貿易總量已經上升到全球前列,作為發展最快的經濟實體,中國的國際貿易總量不斷上升,對大宗原材料如石油,鋼鐵,有色金融的需求量也猛增,這勢必對這些商品的價格產生巨大影響。這些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也會給中國的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使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衍生金融工具規避風險是這些企業進行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是,這是一項專業性極高的工作,必須具備一支高水平、有經驗的從業團隊及管理人員隊伍。如果這些高素質的人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和監控機制,不但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的暴露,造成鉅額損失。

  2.4 期貨市場的弱有效性

  目前我國的市場還是一個弱有效的市場,由於資訊的不透明,將使市場的參與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社會交易成本,這樣就降低了期貨市場這個經濟體系的執行效率。期貨交易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他具備迴避風險及價格發現功能,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現貨市場的穩定。期貨交易所是期貨交易的唯一場所,它的規範運作是保障期貨交易順利完成的關鍵。

  3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潛力和方向

  3.1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潛力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步伐的加快,在國際市場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3.1.1 我國大規模發展商品期貨市場的潛力與需求巨大。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由於目前國內期貨市場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國內相關商品價格的發現功能是在國外相關期貨市場的帶動下完成的。當我們在購入大宗商品時,定價權卻掌握在國外政府或賣方手裡。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不僅損害了我國相關企業的利益,也使得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的地位降低。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國大規模發展商品期貨市場的潛力與需求是巨大的。

  3.1.2 我國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潛力與需求巨大。

  期貨市場的最終發展離不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以及我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單一的市場交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控制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專業型投資機構呼喚對衝機制的形成。

  3.1.3 維護國家利益要求大力發展我國期貨市場。

  由於期貨市場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國際經貿往來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我國,儘管許多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於我們期貨市場的價格功能在國際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很多情況下必須參照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產品價格進行交易,每年不僅使國家損失大量外匯,也使得商品競爭能力下降。從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的需求考慮,我們也必須發展我國期貨市場。

  3.2 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方向

  3.2.1期貨市場各個組成部分的創新功能將得到加強,進而形成一個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市場

  期貨市場的產生、發展與創新密不可分,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也必然在創新中不斷前進。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新品種將不斷被開發,各個交易所在自身核心品種的研究和創新方面也會不斷努力,並設計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在此基礎上,期貨公司會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前提不斷探索,以期能夠提供新的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通過期貨市場各個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必將形成一個功能完善,

  注重理性投資的專業化市場。

  3.2.2 隨著我國市場化體系的完善,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場的標價中心之一。

  隨著我國作為商品集散地功能的不斷擴大,不僅是我國的企業,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相關企業,對於將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作為亞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場標價中心功能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在我國市場化體系完善的基礎上,我國期貨市場作為全球商品市場標價中心的趨勢將成為必然。

  3.2.3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改革程序的加快,以股票指數期貨、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將會使我國金融體系逐漸完善。

  資本市場的存在與發展必然要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市場化程度加大的環境下,企業越來越明白期貨市場對於企業發展壯大的作用,並迫切需要利用期貨市場鎖定風險,擴大投資規模來創造社會財富。另外,在快速發展的我國國際貿易中,企業也存在巨大的化解外匯波動風險的需求。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快建設步伐,設計並提供有效的金融衍生服務,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資本市場的發展新思路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場超常規發展。周小川關於證券市場發展的新思路中提到需要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伴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壯大,對於證券市場風險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長,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提高股票現貨市場的效率、透明度與流通性。保險機構的發展需要通過市場來解決“利損差”問題,銀行的改革程序中也直接面對利率風險,問題的長年堆積甚至會導致社會風險。這些也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超常規發展來逐漸化解日益擴大的風險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