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奧地利旅遊攻略

  想呼吸著每座城市的空氣,想感受著每座城市的人兒,想看著每座城市的風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奧地利旅行攻略,供大家參考!

  奧地利旅遊景點攻略

  1、維也納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劇院,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國家歌劇院。二戰時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復舊觀。外貌古色古香,整個舞臺區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裝置。1955年11月以演出貝多芬的費德利奧慶祝再生。歌劇院為羅馬式巨集偉建築。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徹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觀眾席共有6層,可容有座觀眾1600多人。

  2、維也納音樂廳***Music Hall Vienna***:奧地利維也納最古老也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緻。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廳的演奏會。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廳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一間是展覽室,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蔘觀;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 上放滿大量歷代手寫的、木刻的、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櫃,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扎特的樂稿:最後一個交響曲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3、薩爾茨堡***Salzburg***是奧地利西北部薩爾茨堡州首府,瀕臨多瑙河支流薩爾察赫河,是奧地利北部交通、工業及旅遊中心。這裡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樂藝術中心”之稱。薩爾茨堡1077年設市,公元8世紀─18世紀為天主教大主教駐地和活動中心。1802年薩爾茨堡脫離宗教統治,1809年,根據《舍恩布龍條約》歸巴伐利亞,維也納會議***1814—1815年***決定歸還給奧地利。這裡的建築藝術堪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相媲美,有“北方羅馬”之稱。城市分佈在薩爾察赫河兩岸,偎倚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峰之間。城市被蒼鬱的陡山圍繞,充滿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爾亨薩爾茨堡***11世紀***,歷經900年風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歐地區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紀城堡。本尼狄克隱修道院建於7世紀末,長期以來是當地佈道活動的中心。

  聖方濟會教堂建於1223年。模仿羅馬聖教堂的大教堂建於17世紀初,是奧地利第一座義大利式的建築。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紀的一座文藝復興式宮殿。米拉貝爾宮原是17世紀為薩爾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宮,18世紀又經擴建,現在是包括宮殿、教堂、花園、博物館等的遊覽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紀建造的皇家花園,以“水的遊戲”著稱。花園內建築物的門旁簷下,道路兩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時噴射,水花飛濺,雨簾霧障。走進花園內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發出了26種鳥鳴的聲音,組成一曲悅耳動聽的空山鳥語。在一處由機械裝置控制的舞臺上,通過水流的作用,156個活動小人再現了這裡300多年前小鎮生活的情景。走進薩爾茨堡,無處不見莫扎特的蹤跡。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糧食街9號。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闢為博物館。

  莫扎特故居***3***4、莫扎特故居***Mozartst Seburtuts***奧地利18世紀著名音樂大師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它坐落在薩爾茨堡市糧食大街9號。這是一座金黃色的6層樓建築。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誕生在這裡,並度過了他的童年。昔扎特14歲被任命為宮廷樂師。1781年,他向宮廷提出辭呈,遷居維也納,從而開啟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大門,直到1791年1月5日逝世。為了紀念他,1917年把這裡闢為莫扎特故居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莫扎特生前使用過的小提琴、木琴和鋼琴、親筆寫的樂譜、書信以及親自設計的舞臺劇藍圖等。館內如今還珍藏著莫扎特的一縷金色頭髮。故居前面是莫扎特全身銅像。莫扎特故居是到薩爾茨堡的遊客們必到之處。在博物館內陳列有莫扎特的一縷金髮和少年時使用的小提琴、樂譜。館前的莫扎特廣場上豎有莫扎特全身銅像。

  廣場附近還有莫扎特音樂專科學校等;連商店出售的巧克力糖果等也都以莫扎特命名。薩爾茨堡歷史上就以音樂之城聞名,該城每年都舉行國際音樂節活動。包括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為期5周***,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為期2周***,薩爾茨堡國際藝術節***為期5周***。其中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的前身即1877至1910年舉行多次的莫扎特音樂節。它以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世界十大劇院***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世界三大愛樂管弦樂團之一***為主,廣泛接納世界各國的著名交響樂團、指揮家、獨奏家和獨唱家。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已成為世界音樂盛會。

  5、維也納多瑙塔***Donau Tower in Vienna***位於市區北面的多瑙河公園內,於1964年建成。塔高252米,塔底直徑31米。多瑙塔高聳入雲,為維也納市容劃出一條新的空中輪廓線。塔內設有兩部高速電梯,遊人可乘電梯從塔底直升到165米高的電梯終點。在電梯終點上下各5米處,分別是露天咖啡館和室內咖啡館。登上170米高的露天咖啡館,頓感冷風撲面,寒氣逼人,但俯首下看卻有人上九天之感。進入160米高的室內咖啡館,頓覺溫暖如春。憑窗極目遠眺,遠方巍峨的阿爾卑斯山和穿城而過的藍色多瑙河盡收眼底。由於兩個咖啡館環塔而建,其地板構架同塔軸相連,故能以3種速度圍繞高塔轉動,形成別緻的旋轉咖啡廳,咖啡廳每隔39分鐘自轉一週。隨著咖啡廳的轉動,窗外的景色也隨之慢慢移動。遊人可邊品嚐飲品,邊領略維也納繁華的都市風貌和城郊的田園風光。

  6、維也納舍恩布龍宮***Schonbrunn Castle in Vienna***舍恩布龍宮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南部,亦稱“美泉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避暑離宮。1694年由瑪利亞·特利薩女王下令修建。整座宮殿佔地2.6萬平方米,稍遜於法國的凡爾賽宮。宮內共有1400個房間,其中44間是以18世紀歐洲流行的洛可可式建築風格修裝的,纖巧華美、優雅別緻;此外,還有以東方古典樣式裝修的廳堂,如鑲嵌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和飾以泥金和塗漆的日本式。房間內部的飾品和陳設也與建築風格相一致,在琳琅滿目的陶瓷擺設中,尤以明朝萬曆年間的彩瓷大盤和描花古瓶最為珍貴。宮內有哈布斯堡王朝歷代帝王設宴的餐廳和華麗的舞廳,現在奧地利政府仍在那裡舉行舞會或款待各國外交使節。

  在宮內,供人蔘觀的幾輛瑪利亞·特利薩女王加冕大典時使用的鎏金馬車,豪華無比,引人駐足。在長廊上,掛滿了哈布斯堡王朝歷代皇帝的肖像和記錄他們生活場景的圖畫以及瑪利亞·特利薩女王16個女兒的肖像畫,其中最惹人喜愛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涅特少女時代的畫像,其優雅細膩的筆調將當時王朝豪華的盛景和奢麗的生活盡現於畫上。後來,在這座宮殿里長大的瑪麗皇后同其夫君路易十六一起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在房間和迴廊的拐角處是各種式樣的火爐,其中俄式的大火爐造型最為奇特,堪稱一景。在宮殿後面是一座巴羅特式的大花園,每當百花盛開之際,園中奇花異卉芬芳怡人,令人留連忘返,更增添了離宮之美。拿破崙曾兩次佔領過維也納,兩次都居住在這裡。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時期也曾在離宮的宮廷舞臺上為女皇演奏過鋼琴。拿破崙戰敗後,1814年9月—1815年6月,這裡曾舉行過有名的瓜分歐洲的維也納會議。當時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以其縱橫捭闔的手腕,在歐洲諸列強之間玩弄均勢平衡外交,顯赫一時。

  奧地利旅遊美食攻略

  在維也納,文化藝術氣氛濃郁的咖啡館是絕對有“氣質”的。那裡有音樂,很古典,燈飾溫馨浪漫,絕沒有啤酒屋的喧囂浮躁。大俗之之坐進維也納的咖啡館內也覺得自己是文人雅士,歐洲上流社會的縟禮也會無師自通。當然,如果再到超級市場買些經典的奧地利咖啡粉帶回家中,再完美不過了。

  奧地利的糕點絕對像宮殿那樣富麗堂皇,色彩繽紛,樣式繁多,讓人目不暇給。坐在糕點店中,侍者送來咖啡、果計、熱奶伴隨精美糕點下肚,實在是一大享受。此外,三明治夾心多樣,精緻豐富,既賞心悅目又流香四溢,讓人樂不思蜀。奧地利大餅也值一提,鬆脆薄嫩,***即化,奶香溢口,實在令人稱絕。

  愛食巧克力的人去奧地利絕對不虛此行。在奧地利的大小城鎮、各種商店、超市都可看到不同份量裝的“莫扎特”牌巧克力。每塊巧克力的包裝上都是一個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莫扎特。因奧地利與德國接壤,食物也就不脫德國萊的色彩,所以相對口味較鹹的奧地利食物來說,巧克力起了中和作用。

  其實,地道的莫扎特巧克力要屬位於薩爾斯堡的正宗莫扎特巧克力。但仿冒之風使奧地利到處都賣這樣的巧克力,政府也無能為力。“元祖莫扎特”純手工製造,放在室溫下極易溶化,當然只有到薩爾斯堡的本店才買得到。凡吃過“元祖莫扎特”巧克力的人,無不稱讚其滋味甜美,濃香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