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東望洋炮臺建築特色是什麼

  ?澳門東望洋炮臺是澳門著名的旅遊景點,其燈塔更是澳門的指向。這裡,網小編帶您一起去看看澳門東望洋炮臺的建築特色,希望您旅途愉快。

  澳門東望洋炮臺建築特色:

  東望洋炮臺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松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臺於1637年建成,建築佔地約800平方米,炮臺平面為不規則多邊形,牆高約6米,立要由花崗石築建而成,女兒牆不作雉堞式設計,在架設大炮的地方,女兒牆稍為降低。

  炮臺上設有一燈塔及小教堂等建築。燈塔於1864年建成,為中國海岸第一座燈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亦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建築為一圓柱形結構,底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總高1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回旋連線垂直空間,塔頂是一直徑為7米的平臺,中間設定巨形射燈。燈塔側的小教堂名為聖母雪地殿,歷史較炮臺長,它建於1626年,主堂呈長方形,其長為16米,寬4.7米,兩側牆身較為厚大,目的是承託拱形內屋頂,外屋頂則以紅瓦鋪設,屋脊高7.06米,簷口高4.8米,主祭壇右側設有一祭衣房,唱詩臺則在門口上層,極為狹窄。教堂立面設計較為簡單,兩邊壁柱加上三角形山花,而***大門亦以相同手法設計。在1998年,教堂內發現年份久遠的壁畫,其繪畫技巧融合中西藝術,從而更顯教堂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