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發病廠家常見的症狀

  低血糖是糖尿病眾多併發症其中的一個,瞭解低血糖病發症狀有助於我們識別它,那麼低血糖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低血糖常見的症狀

  1、胰島素瘤:胰島素瘤可產生過多的胰島素,使血糖降低。幾乎所有的胰島素瘤都位於胰腺內,腫瘤均勻的分佈在胰頭、胰體、胰尾部,腫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隱蔽,不易找到。大多數的胰島素瘤是良性,但也會發生惡變。患者起病很慢,經常是發病很多年也沒有察覺。症狀主要是反覆發作性低血糖,大多見於清晨早餐前,少數也可見於午飯、晚飯前。飢餓、勞累、精神刺激、飲酒、月經來潮、發熱等均可誘發低血糖症,病情由輕漸漸變重,發作次數也越來越頻繁,從一年發作一、兩次漸漸增加至一天幾次,發作時間長短不一。食用糖以後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最好的治療辦法是將腫瘤切除。

  2、肝病性低血糖:肝臟是儲存、轉運和調節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體的“糖庫”一樣,當葡萄糖多的時候肝臟就將其儲存起來,不足的時候再將庫存拿出來使用。如果肝細胞大面積損傷、功能不足,就會引起低血糖。肝臟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多見於空腹、飢餓、運動時,肝病好轉後低血糖症也自然減輕或消失。

  3、早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發病早期反應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狀一般在進食3~5個小時以後出現,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難被患者發覺,必須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

  4、功能性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檢查後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謝調節不夠穩定的緣故。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見,病情與情緒不穩定、精神受刺激、焦慮有很大關係。 低血糖症狀多在早餐後2~4個小時出現,而午餐和晚餐後很少會出現,每次發作持續15~20分鐘後自行緩解,病情也不會繼續發展,食用糖以後症狀立即消失。這種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療,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後才能認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預防保健的方法

  1、臨床上以藥物性低血糖多見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治療者,尤其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應逐漸加量,避免加量過快。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後按時進餐。亦應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同時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屬應熟知此反應,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處理。注意Somogyi現象,以免發生胰島素劑量調節上的錯誤。

  2、對老年人用降糖藥劑量需謹慎對長效磺醯脲類,尤其是格列本脲在應用時更應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狀不明顯,當一旦發生,症狀很嚴重,應立即靜脈輸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觀察72小時,並不斷監測血糖濃度。及時調整治療。

  3、使用磺脲類藥物治療時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一些藥物例如水楊酸製劑、磺胺藥、保泰鬆、氯黴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過減弱葡萄糖異生、降低磺脲與血漿蛋白結合、降低藥物在肝的代謝和腎的排洩等機制,增強磺脲類藥物的降糖效應。因此,在使用增強磺脲類藥物治療時應予注意,以免出現低血糖症。

  4、對懷疑B細胞瘤者,應儘早進行飢餓實驗和運動實驗誘發,測定血漿胰島素-C肽濃度,並進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可預防低血糖症的發作。

  低血糖的飲食注意事項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約吃六到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點心也會有幫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種類,不要經常吃某種食物,因為過敏症常與低血糖症有關。食物過敏將惡化病情,使症狀更復雜。

  2、應加以限制的食物要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