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醫如何養生

  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中醫認為,進行夏季養生很是必要。那麼,呢?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1、夏季失水多,應多喝水

  喝多點水,而且是溫水比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身體要隨時保持水分和補充水分,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明,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頭髮、骨骼、牙齒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面板乾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另外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2、保健要“養陽”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炎熱夏季,很多人會患空調病,人們白天夜裡都開著空調,室內外溫差可以達到十幾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飲,肯定會傷陽氣。因此,要注意居住環境不要過於潮溼,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3、補充鹽分、鉀和維生素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振等症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人體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鈉損失比較多,故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可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相對穩定。營養學家還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能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2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於人體健康。故在夏日應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臟、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4、應時起居

  夏季則宜晚睡早起,中午儘可能午睡。切記不能在樓道、屋簷下或通風口的陰涼處久坐、久臥、久睡。更不宜久用電風扇,因夏令暑熱外蒸,汗液大洩,毛孔大開,易受風寒侵襲,吹的時間過久可能會引起頭痛、腰肌勞損、面部麻痺或肌肉痠痛等。

  這些簡簡單單的動作是十分有衝擊力的,不管是什麼時候,多喝點水對身體都有著好好的益處。夏天很炎熱,不過,心靜自然涼哦。多多保持一顆清涼的心吧。

  夏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少食冷飲: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食冷飲等寒性食物,這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因此夏季要少吃冷飲;應以喝溫開水為宜;多吃溫補食物,如紅棗、枸杞、當歸等。

  適當運動:夏季外界陽氣最旺,應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身體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不宜運動過度,出門應做到防晒。走路可固護陽氣。

  保暖避寒:夏季,使用空調和風扇的人越來越多,這要會使寒氣從面板、孔侵入人體,易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的入侵。

  按摩湧泉穴:中醫認為,“精從足底生”,精即指人體能量。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即湧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在空閒時經常按摩湧泉穴。

  有助於夏季養生避暑的食物

  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本草綱目》記載:“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為烏梅。”該湯消食閤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綠豆粥

  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之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湯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飲料。綠豆亦食亦藥,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苦瓜

  具有滌熱祛暑的功效。滌熱比清熱作用更強,能將熱邪從體內盪滌出去。有些人喜歡把苦瓜先放在開水裡焯一下,這會削弱其滌熱的作用,所以最好別焯。

  玉米鬚

  有利尿、消腫、除溼的作用。可取乾的玉米鬚15-30克***鮮品重量加倍***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也可將玉米鬚放入茶杯中,開水沖泡,溫浸十分鐘後,代茶飲。

  南瓜

  具有溫中健脾的作用。夏天宜選不太甜、不太面的南瓜,可選淡黃色、長葫蘆形的。別選金黃色發紅的,因為那種瓜肉質緻密、甜度高,吃了容易增加身體溼氣。

  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