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夏季養生

  夏季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人體容易感到不適,且人們在這個時期還易“情緒中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的方法

  人體既然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開放系統,就會受到自然界錯綜複雜致病因素的影響。我國有世界上最鮮明的四季,四季變化對人體健康、疾病的影響和人體的臟腑功能對四季的反應也最劇烈。

  ※ 夏季養生***陽曆6月~ 8月***

  炎熱的夏季,是人體消耗最大的季節。《黃帝內經》中記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譯文***夏季的三個月,謂之蕃秀,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深夜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厭惡長日,情志應保持愉快,切勿發怒,要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氣候、保護長養之氣的方法。如果違逆了夏長之氣,就會損傷心臟,使提供給秋收之氣的條件不足,到秋天容易發生瘧疾,冬天再次發生疾病。

  夏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1、夏季養生之"防涼"

  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儘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2、夏季養生之謹防外感

  炎熱夏季,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

  3、夏季養生之防暑補水

  夏天天氣太過於炎熱,因此,我們要做好防暑措施。外出的話,不宜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運動完,大汗淋漓不宜喝冰的飲料。上班期間,或者在家,都不宜在空調房呆太久。應時不時的到戶外呼吸下新鮮空氣。

  夏天由於出汗多,很容易口乾舌燥。大部分喜歡喝一些冰的飲料。有的人在餐館吃飯還喜歡來一杯冰啤。這些冰的東西不宜多喝,尤其是剛運動完。解渴還是白開水最好,或是淡鹽水。經常呆在空調房,更應多喝水。

  夏季養生吃五味

  苦味養心安神

  長夏屬心,夏季心火當令,心火過旺而腎氣不足,加之夏季天氣炎熱,人容易鬱悶氣惱,會傷及心臟,而“苦”味是火的天敵,因此夏季養心安神,首推苦味。

  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苦瓜具有增食慾、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等作用,既可涼拌,又可炒肉、燒魚,清脆爽口,別有風味。

  蓮子味甘、澀,性平,入心、脾、腎經,有利心安神、養脾止瀉、補腎固精的效果,可以做蓮子粥,用蓮子5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洗淨入鍋同煮至蓮子較爛就好。夏季可選的苦味食物還有萵筍、蒲公英、苦菜等。

  甜味健脾除溼

  在夏末七八月份的時候還有一個“長夏”,此時氣候最為潮溼,這個季節對應的五臟是脾,脾溼則脾胃功能低下、胃口差,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這時祛溼和健脾非常重要。中醫認為甘入脾,適當吃點甘甜口感的食物,可補益脾胃。

  代表性的甘味食物有:山藥,味甘性平,歸脾經、肺經、腎經,健脾止瀉宜用熟山藥,可以山藥加蔬菜煮成湯;大棗,性味甘平,可補中益氣、安中養脾、養血安神,可以煮粥食用或者切碎晾乾泡水、代茶飲,對緩解胃寒、胃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甜味食物有很多,像蜂蜜、糯米等,都有很好的養脾胃作用,脾胃不合的人最好選擇“甘溫”的藥物或食物,如麵粉、糯米、南瓜、蓮子、芋頭等,少食甘涼食物,如綠豆、絲瓜、冬瓜、茄子、白菜、黃瓜等。

  酸味生津止渴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溼,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可以來份番茄湯,番茄中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番茄煮熟以後,有機酸也跟著跑到水裡,吃起來酸味很濃,既生津止渴,又開胃消食,做番茄湯的時候一定要把番茄反覆炒,把番茄炒出來再加水,還可以加入蛋花,增加營養。

  多吃醋能預防流汗,還能增進食慾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吃醋”的方式很多,既可以蘸著吃,也可以在平時炒菜即將出鍋的時候,適當放點醋。

  山楂茶也可以嘗試,山楂有開胃消食的功能,還可消除肉食積滯,可將山楂切片泡茶,但空腹時不要喝。此外,酸味食物還有檸檬、草莓、烏梅、葡萄、菠蘿、獼猴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