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的中藥治療方法

  對於帶狀皰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對於治療都不怎麼了解,下面給大家介紹中醫帶狀皰疹治療的中藥治療偏方。

  帶狀皰疹的中藥治療偏方

  1.毒瘀並解方

  黃芩10~15g,山梔10~15g,莪術10~15g,元胡6~10g,豬苓15~30g。將上藥***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鐘,先將元胡放入,煎20分鐘,再與餘藥同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黃芩性味苦寒,清熱解毒,燥溼瀉火,用以為君;山梔為臣,與黃芩共奏清熱解毒之效;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二者為佐藥,共奏疏達氣血之瘀滯而止痛之功效。豬苓利水滲溼,驅邪從小便而走,佐助君藥清熱之功。全方藥簡力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而達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蔘、乳香、沒藥、木香、枳殼、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藍根。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此證多屬毒邪偏盛,雖經治療,毒熱未盡或氣陰兩傷致氣滯血瘀。桃仁、紅花、丹蔘、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佐以紫草、板藍根清解餘毒,全方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3.烏梅丸加減

  烏梅30g,附子3g,肉桂2g,細辛2g,乾薑3g,黨蔘18g,當歸9g,黃連6g,黃柏15g,黃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烏梅丸現代多收入驅蛔劑,實為治厥陰病之總方,方劑組成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具有扶正祛邪,調和寒熱,止痛除煩等功效。方中黨蔘、當歸、肉桂、乾薑、附子、細辛溫養氣血,理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溼,斂浮陽以溫下焦,並可制桂、附、姜、辛大熱之烈;增以木香行氣調中,既增強止痛效果,還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傷胃,補虛而不呆滯;諸藥合用,可充分發揮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熱除,升降復常,氣血調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減方

  蒼朮10g,生香附15g,撫芎15g,炒梔子6g,神曲10g,厚朴6g,澤瀉10g,枳殼6g。日1劑,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殼行氣止痛,蒼朮、澤瀉、梔子祛溼,神曲保護胃氣,諸藥合用,共奏行氣解鬱,利溼止痛之功。

  5.清解湯

  銀花30g,連翹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葉15g,粉丹皮15g,苦蔘12g,炒側柏30g,炒荊芥12g,炒梔子12g,玄蔘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劑。加減應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銀花、連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佐以粉丹皮、苦蔘、玄蔘等清熱涼血而獲效。

  6.雄黃冰片塗劑

  雄黃、冰片、青黛各10g,粉碎成細粉,將3種藥粉末混勻,加入75%酒精300mL,調勻。密閉儲存。用時搖勻,每晚臨睡前清潔患處後,取本品適量在患處塗薄薄一層,塗抹均勻後覆蓋紗布並固定。第2天早上洗去。連用10天為1療程。

  導致帶狀皰疹的原因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面板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

  帶狀皰疹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面板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啟用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髮生帶狀皰疹的症狀。

  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佈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痺,如眼、面神經麻痺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症狀。

  預防帶狀皰疹的方法

  一、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二、預防感染。感染是誘發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節,寒暖交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應積極給予治療。

  三、防止外傷。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老年患者應注意避免發生外傷。

  四、避免接觸毒性物質。盡呈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物,以防傷害面板,影響身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

  五、增進營養。老年人應注意飲食的營養,多食豆製品,魚、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質的寶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各種疾病。

  六、要增減衣服注意保暖。天氣的無常很容易讓人體容易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