鯿魚的基本釣法簡單講解

  鯿魚一般體長20~25釐米,體重250~500克,體略側扁,下頜具有銳利而發達的角質邊緣。腹部呈圓形,尾柄寬大,兩邊緣斜上翹體被微黑色,腹側為淡白色。多生活於長江以南各水系,主要捕食小魚、小蝦,偶爾也會吃些植被。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鯿魚的基本釣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鯿魚的基本釣法

  鯿魚嘴小,且脆薄,容易拉豁。針對此情況,應選用中或軟調手竿,可用五米左右竹製鉤竿,釣線可用進口0.12-0.2線徑的強力線,選用伊勢尼4-6號鉤,浮漂可用小散漂,亦可使用小型風漂,達到漂能立住就行。關鍵在於鉤、線、墜、漂配備要合理。鯿魚喜歡成群在水層比較潔淨、含氧量高、底層有泥沙碎石的水域遊蕩覓食,所以釣位應選在水草稀疏、水域較深處打窩聚魚。

  鯿魚釣法關鍵在引誘,因鯿魚嘴貪,食性雜,喜腥香,葷素皆食,所以誘餌可葷可素。可取新鮮蠶蛹,菜籽粉,豆餅屑和幹鋸末屑適量拌勻搗碎,使餌料上沾滿蛹漿。這種誘餌一入水,部分能懸浮於水體的中上層,腥香味不斷擴散開,很快就能吸引大群鯿魚前來搶食。也可用清煮螺螄或河蚌湯代替蛹漿拌勻、拌溼上述餌料,用塑料袋密封帶到塘邊,取塘邊碎泥土少量拌合,即可打窩聚魚。大凡我們在初次打窩後上來的都是鯿魚多,可勤換釣點,釣上幾條後另開一窩再釣。或者邊誘邊釣,釣上幾條後再撒誘餌,或許還能等來幾條。

  鯿魚平時生活在水體的中層,應將浮漂調到能釣半水為宜。鯿魚吞餌時或含餌上抬吞餌,散漂上浮,立漂橫躺水面。或含餌邊遊邊吞浮漂平移或黑漂。看到上述情況的其中之一,即可抬竿提鉤,十有八九獲魚。提竿時要注意力度,因鯿魚嘴脆薄,不可大力提竿,輕輕的抬竿即可。當風和日麗,氣壓高,水色滑,水中氧氣充足,魚兒食慾旺盛之際,鯿魚成群結隊沉於水底搶窩子食吃,這時,用葷餌素餌均可,沉於窩子底釣,效果也狠好,吃鉤速度快,一般都是浮標迅速上浮,或指向深水,提竿即可得。如遇上大鯿魚上鉤,千萬不能硬取,應提竿遛魚,待魚遛疲,再用抄網抄之。

  黑坑釣魚技巧

  一、出釣前的“敵情偵察

  在得到某魚塘即將放魚的訊息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打聽有關魚的資訊——是餵養的商品魚或是野生魚。如果是餵養的,要了解飼料是什麼型別的,餵養的程度如何,甚至要掌握養魚人大概在什麼時候餵魚。餵魚飼料是我們在準備餌料時應當首選的主料;餵養程度會相應地影響到魚吃餌的積極性;餵養時間能讓我們知道垂釣時魚咬鉤的高峰期。如果不是餵養的魚,那我們選餌的時候要比較細緻,也比較麻煩,這需要對配餌有一定的經驗。

  在這種開竿魚塘釣魚,選位相當重要。因此在出釣之前,要提前去魚塘“踩點”。如果你不瞭解魚塘的地勢、坑底深淺,以及坑底的環境,貿然伸竿只有兩個結果:要麼天上掉餡餅砸到你了——大獲豐收***這種可能性太小了***,要麼收穫無幾***很可能落得個空軍下場***。除此之外,還要了解魚塘的水質肥瘦情況,條件允許測一下水的PH值。以上這些對出釣前餌料的準備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我們選擇施釣戰術的重要依據。

  二、裝備武器彈藥

  黑大坑的基本情況是水廣魚稀,魚塘老闆的小賬算得比誰都精。他們放魚一般是勤放、少放,這樣才能釣我們上鉤。對付這樣的魚情,我們選竿應軟硬兼施。硬竿是應對剛放魚及魚咬鉤高峰時期的魚情,這時要搶魚釣、拼速度。軟竿經常要用到,因為魚的投放有先有後,且魚的個體大小不一。專釣大的,根本沒有那麼多。所以為避免成為空軍,我們必須大小兼收。這樣一來,線組就不能選得過粗,而選細小的釣組碰到大物又很難駕馭,所以在滿足釣小魚的同時又能兼顧大物,只有利用軟釣竿極好的彈性。

  黑大坑的魚情相對競技比賽來說算是比較好應付的,一般準備幾支經常用到的浮標就可以了。其中,細長身底釣浮標可用來釣底兼顧釣行程或是逗釣,此種浮標大小號都要準備。細短身長腳長尾浮標翻身快、穩定性好,在黑大坑釣浮或是在風浪裡垂釣能使你更得心應手。此外,黑大坑的魚情很少有時速超過200尾的時候,所以竹腳浮標不用考慮。但魚塘中的魚好多是從釣魚人那兒回收重新放進魚塘的,它們經歷多次釣放,滑的程度不亞於專業競技池中的魚,所以軟尾標是必備的。細軟尾可以用來釣輕口,粗軟尾用來釣滑口。

  釣組準備妥當後,剩下的就是如何給魚兒做道美餐了。在黑大坑用餌的講究絲毫不遜色於打競技比賽,正確用餌的前提是要了解魚的攝食習性。魚類攝食由聽覺、味覺和視覺系統決定,它們首先聽到餌料入水的聲音,進而尋找餌料入水的地方,之後會覺察到餌料溶於水的營養物質,並尋找、看到釣餌,最後將餌吃掉。瞭解魚類攝食特點,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在允許打窩的魚塘,出釣前要根據自己事先所瞭解的資訊製作窩料,並且應該考慮到魚的吃餌情況和生活習性,以便做窩的時候虛實結合,在打窩的時候還要做到“以聲誘魚”。另外,大家都想釣到魚,各種好餌、祕餌全都用上了,所以釣餌更要具有一定的適口性。適口並不只是味道好,我們在開餌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到餌的化學誘魚效能,還要根據魚情隨時調整物理狀態。

  提竿中魚的要領

  線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釣魚的成敗,擁有好的線組就好比擁有了制勝的法寶,要選用正確的主線子線釣鉤和標的。首先主線要符合水情、魚情。主線比重過大、過粗、過硬都不行,或多或少地都會破壞了魚標的準確性,也容易出現假訊號。其次是選用適當的子線。子線過粗、過硬或打結,容易引起魚的警覺,魚不敢就餌,標的可能出現了假訊號,魚吸餌難以真正***,或***不深,有魚訊也就難鉤到魚。再次是適當的釣鉤。過大過小或者鉤形的不當都會導致魚兒很難上鉤,鉤的選用不能墨守成規,要根據魚情而變化。最後是正確運用標的。標的選擇不正確。選用不同質地、形狀的標,就有不同的標相。標偏大,總體偏鈍,訊號偏弱,標太小,浮力不夠等。

  餌料的狀態也會導致不能很好的釣到魚,好的餌料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軟硬度適中才能百釣百中,下面這幾種情況要避免出現。首先是餌料拌得過硬、過粘。魚餌過硬、過粘則害處大,直接影響上魚。一個又粘又硬的餌團,魚吸***腔後引起標動,魚人激動提竿,整個餌團又幾乎原樣地從魚嘴提出,而後在水阻的作用下餌團掉了,鉤刺不了魚。其次餌料過鬆過散。餌料做得鬆散有利於誘魚,也提高了上魚率,這是事實,但過於鬆散,鉤上無餌,即使魚引了一窩,也沒用。

  標的偶爾一二個訊號,多半是因為魚竄線,碰釣組造成的,自然也釣不上魚。再次餌料過於霧化。有些釣友過多地使用白粉一類東西,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這樣也會影響魚就餌。魚聞得到吃不了,乾著急。於是竄來竄去,攪得浮標訊號頻頻。這樣提竿也上不了魚。最後餌不對口。有些精養池,魚吃慣了某種飼料,形成偏口;在自然水域,有時受環境、人為因素、氣候等影響,魚也會形成偏口。有偏口的情況下,餌料對口性尤其重要。餌不對口,魚就餌不積極,或只是戲餌,這種狀況出的魚訊也不易中魚。要想中魚就要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要選擇合適的餌料方能有效的釣到魚。

  正確的用竿和提竿是最後的制勝點,抓住時機提竿才能有收穫。首先要根據水的深淺度、魚體的大小、慢魚快魚的不同,選擇粗細不同的竿和軟硬度不同的竿。過軟的竿影響起魚的速度,貽誤戰機,提不到魚;質地過硬的竿即使及時提竿中魚,但由於揮竿的力度和慣性,很容易拉豁魚脣、魚嘴,結果一樣是空竿而上。其次要抓準提竿時機,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都要恰到好處。過猛、過早、過遲的提竿都是不中魚的關鍵。最後炮臺架竿高度要調得適宜,便於操作為準;竿稍入水不宜過長、過深;人的姿態要自然最好不要靠背,身子略往前傾,手不離竿,注意力集中。只有這樣才不致於動作滯後,貽誤戰機,才會儘可能把住魚訊,提竿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