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1.能保持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學習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內容,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會珍惜學習機會,求知慾望強烈。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學習成績穩定;能夠保持一定的學習效率,並從學習中體驗到滿足與快樂。

  2.能協調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

  積極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心胸開闊,從容樂觀,熱愛生活,樂於進取。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積極情緒總是多於消極情緒。具有理智感、責任感、幽默感,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急而不躁,喜而不狂,憂而不絕,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持續穩定地保持愉快、滿意、開朗的心境。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隨遇而安,積極尋找事業的樂趣,發掘生活的光明面。

  3.意志健全,能經受住各種挫折和磨練。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學習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敢想、敢說、敢幹,勇於開拓進取,在意志行動中有主見,有恆心,專心致志,遇到外界干擾和誘惑不為所動。經常的盲目性和軟、懶、散狀態,都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現。

  4.人際關係和諧,樂於交往。

  人際關係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熱愛生活,樂於交友,善於與人相處,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長,能正確處理互助和競爭的關係,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於助人,有較強的同情心和道德責任感,因而能被他人和集體所悅納和認同。相反,疑心重重、妒賢嫉能、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孤芳自賞、與集體格格不入的人,均屬於不健康心理。

  5.正確的自我意識。

  正確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都能以客觀的態度去認識 、評價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既不是自視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自輕自賤、妄自菲薄。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有良好的基本滿意的態度,存在著一種健康有益的差距。他們善於從客觀環境中吸取有價值的資訊以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並恰當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6.適度的行為反應。

  適度的行為反應是指個體對外界環境和事物的反應既不過敏,亦不遲鈍。在人的生命發展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有正常的行為反映,在認識、情感、言行、舉止等方面都符合他所處的年齡段的要求,他們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勤學好問,能創造性地處理問題。過於老成、過於幼稚、過於依賴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7.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人格指人的整體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構成要素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心理健康的學生所思、所說、所做是協同一致的,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無雙重人格,不為私慾背棄信念和良心,不搞陰奉陽違、口是心非。

  8.積極的社會適應力。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思想 、信念、目標和行為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社會要求相符合, 為社會所接納。一旦發現自己的願望、需要與社會的希望和需要發生矛盾和衝突時,能迅速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望和態度,以謀求與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或與之背道而馳。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表現

  1、智力正常。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因此衡量時,關鍵在於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效能:即有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學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情緒健康。其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內容有,愉快情緒多於負性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於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又能合理宣洩;情緒反應與環境相適應。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5、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事實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面,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6、人際關係和諧。良好而深厚的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與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現為。樂於與人交往,既有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長工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態度,交往動機端正。

  7、社會適應正常。個體與客觀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觀觀察以取得正確認識,以有效的辦法對應環境中的各種困難,不退縮,還要根據環境的特點和自我意識的情況努力進行協調,或改革環境適應個體需要,改造自我適應環境。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大學生是處於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與角色相應的心理行為特徵。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1、 適應問題

  適應問題突出反映在大一新生階段。進入大學後,幾乎每位新生都會面臨環境適應、自我認知、學習方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整和適應問題,大部分學生會表現出不適應甚至失落感和茫然感,只是問題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同罷了。一方面,對於絕大多數新生來說,邁入大學的校門意味著遠離父母、親朋好友以及熟悉的生活、學習環境,開始獨立生活,許多問題需要自己獨立處理。如果他們不能儘快地適應,就會形成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對於一部分在中學時成績優異,一直生活在老師的寵愛和同學們的羨慕之中,形成了一種“優越感”的同學來說,進入大學後,還要面臨角色的重大轉折,面對“高手雲集”的新集體,他們可能失去了往日的“風光”,不再像高中一樣“輝煌”。如果不能對此巨大的心理落差做出及時的調整,就會造成焦慮、自卑等不良心理,有的新生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2、 生涯規劃與就業心理問題

  大學是連線學校和社會的橋樑,如何做好生涯規劃關係到每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也可能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但很多大學生缺乏人生規劃的意識,對未來容易感到迷茫。另外,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的推進,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大學生由於對此變化不適應,不能做出及時調整和順應,因而出現種種困擾和苦惱,導致求職擇業方面出現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由於就業心理準備不足而產生盲目心理、從眾心理;因缺乏對自我的客觀評價而導致的自卑、自負;由於對競爭缺乏信心而產生焦慮;因缺少獨立意識而形成的依賴心理;由不能面對現實而造成的逃避心理;因自我定位不清晰而產生的攀比心理;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和順利就業,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

  3、 學習問題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有別於中學,一些大學生忽視了對學習方法的調整,刻板地沿用中學階段的學習方法來對應對大學課程,或者由於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偏低、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機功利化等,導致學習過程中出現挫折、迷茫、困惑以及考試不及格等問題,並進而導致緊張、焦慮、挫敗、自卑、厭學等不良情緒反應。不良情緒反應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導致學習壓力進一步加大。另外,專業選擇不當也會給一些大學生帶來心理困擾。

  4、 情緒問題

  大學生情感豐富、細膩多變,然而由於社會經驗不足,情緒不穩定,往往容易出現急躁情緒,感情用事;大學生的內心體驗比較豐富、細膩,更注重情感生活。但由於他們的情緒、情感具有兩極性、矛盾性的特點,自控能力不強,感情比較脆弱,常常會因日常生活中的一點小事而情緒波動。特別是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遇到較大的挫折時,容易表現出抑鬱、焦慮、無助甚至絕望等不良情緒狀態。

  5、 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交往問題往往排在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首位,已成為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處於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求極為強烈,他們希望藉此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精神上的各種需求。但由於缺乏社交經驗和技巧,對人際關係的追求往往又帶有較多的理想色彩,導致他們對社交現狀不滿,歸屬和愛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由此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人際交往問題成為最困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之一,主要表現為:社會認知能力不強、缺乏社會交往經驗和技巧致使人際關係失調、人際衝突嚴重等,容易導致焦慮、恐懼、退縮、逃避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反應。網際網路時代的興起也對人際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喜好網上交友,卻不願意與身邊的同學、教師和朋友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6、 戀愛和性心理問題

  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日趨成熟,大學生的情感需求逐漸強烈,對戀愛及兩性問題很關注,也很敏感。但由於他們思想尚不成熟,考慮問題較簡單,大學生對什麼是愛情,愛與喜歡、好感如何區分,如何尋找、表達、獲得或拒絕愛情,特別是對如何正確處理失戀、單相思以及性需求、性行為等問題感到迷茫與困惑,因而容易造成心理困擾。

  上述問題是大學生中比較常見的,它們既可以是心理問題的表現內容,也可以是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而且各種問題之間也往往相互作用,比如人際關係問題會引起學習問題、情緒問題等,而學習問題也可能引起人際關係問題和情緒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