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注意些什麼事項

  夏至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炎熱,稍不留意容易引發夏季病,那麼夏至養生注意些什麼呢?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夏至養生注意的事項吧!

  夏至養生注意的事項

  1、勿急躁

  進入夏季,心情變得容易急躁,“心靜自然涼”,心態調整由為重要。《黃帝內經》說,夏季要使志無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洩,不要壓抑自己。精神內守,病從安來,就是這個道理。心情不好時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緩解一下,或聽聽歌看看電影放鬆一下。

  2、要晚睡早起

  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執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3、空腹飲茶

  夏至不宜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所以夏季飲茶,應是在飯後喝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需立刻停飲。

  4、恰當補水

  夏季氣候熾熱,擠地鐵耗費更大,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費事不喝水。少喝冰水,過涼的飲料會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慾減退,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有一些溫熱的水反而更解渴。

  5、飲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於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6、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洩狀態,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冷水澡極易導致陽氣暗損。時間久了會出現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等症狀。

  7、夏至前後半月最宜節氣鍼灸

  夏至的節氣鍼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對於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病效果不錯。根據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夏至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因此夏至的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涼食物導致胃痛、腹痛、腹瀉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後15天適當開展夏至節氣鍼灸治療。

  通過夏至節氣鍼灸治療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的人,通過鍼灸可以固護脾胃。而冬季裡愛發作頸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鍼灸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內的寒邪。

  8、運動要適量不宜太劇烈

  夏季多悶熱懶散,提倡適量運動以振奮陽氣,提升精神。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是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夏至必吃養生食物

  1.西紅柿

  夏至多吃西紅柿可防晒。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紅柿醬,被太陽晒傷的風險將減少40%。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番茄紅素在起著主要的作用。西紅柿新平味甘、酸,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補血養血和增進食衣的功效。現代營養學認為兩者富含多種維生素。絲瓜西紅柿粥有清熱祛暑、除煩止渴、補益利五臟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2.綠豆粥

  綠豆粥夏天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身體大有好處。喝粥最好喝綠豆粥,綠豆新涼,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用於防暑的粥還有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

  3.鴨肉

  鴨肉鴨肉味甘、鹹、新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乾燥等病症。鴨屬水禽,新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衣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