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臟養生小祕訣

  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夏季心臟養生就顯得很關鍵。下面給大家分享夏季心臟養生的方法。

 

  夏季心臟養生的方法

  1、適量運動

  研究發現,步行對心臟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鐘就快走1分鐘,可以使心率有規律地增快、減慢,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每週3~5次為宜。

  2、以茶取代咖啡

  與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三杯茶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少一半。據瞭解,茶葉中的強效抗氧化劑類黃酮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

  3、早晨搓手

  早晨起床後,人體各器官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將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隨著人體活動的增加,心率會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調養心肺。可採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過刺激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興奮,並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時,將兩掌合併,來回對搓,儘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將兩雙手的手指相互對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4、喝牛奶

  每天都把牛奶、酸奶或是乳酪當成必吃食物的人,他們的血壓會比其他人下降4%左右,要知道血壓越高,破壞血管的能力就會越強,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就會越高。而且低脂的乳製品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其包含的“壞脂肪”更少。

  5、用熱水泡腳

  因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張湖德表示“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執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45℃,溫暖舒適為宜。

  6、每天大笑15分鐘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看15分鐘喜劇電影,可使外周血管鬆弛,並將血流量增加維持45分鐘。

  7、常做蹲伏鍛鍊

  力量訓練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臟病危險。蹲伏運動可訓練最大肌肉群,效果最佳。

  8、吃夠主食

  美國營養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壞膽固醇會增高,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而且,如果一週不進食主食,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就會受到損害。

  9、常洗熱水澡

  因為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汙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面板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夏季心臟病的高發季節

  專家指出,當氣溫達到33℃以上,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影響血液迴圈系統,進而影響心臟,導致心臟病發,具體原因有以下六點:

  1、氣溫不斷升高,就會導致機體皮下血管擴張,機體面板血流量比之前要高出3~5倍,迴心髒的血流量也會增加,進而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超負荷運動。

  2、長期處於高溫狀態下,人的交感神經會更加興奮,心率也在不斷加快,冠狀動脈明顯收縮,這些都會增加心臟的工作量。

  3、天氣炎熱出汗多,人體的水分都通過汗水蒸發掉了,就會導致血粘稠度高,到一定量就會出現血凝的情況,導致心腦血管堵塞或缺血,嚴重情況下就會出現腦卒中或心肌梗死。

  4、天氣悶熱,人也容易煩躁,進而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猝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5、夏季晝長夜短,天氣炎熱,睡眠往往得不到保障,而休息不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6、夏季空氣溼度高,含氧量低,很容易導致機體缺氧。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由於含氧量降低,溼度增加,及時按時服藥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安全,有些人還是會出現頭暈、氣短、胸悶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心肌梗塞,這個時候最好去正規醫院做全面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