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怎麼引起的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子宮疾病之一,導致子宮肌瘤的原因有很多。那麼你想知道嗎?現在,小編來告訴你引起子宮肌瘤的原因分析。

  子宮肌瘤的原因分析

  1、保健品服用不當。如長期服用保健產品,因為在很多保健品、補藥和化妝品中都含有雌激素。過量攝入會導致出現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

  2、長期服用避孕藥。不少夫妻過性生活時,丈夫不願使用避孕套,妻子只能長期採用服避孕藥的方式來避孕。殊不知,大量激素在體內聚集,或成為引發子宮肌瘤的高危因素。

  3、心情緊張、抑鬱、煩悶。女性患上子宮肌瘤,很多時候都與個人的性格情緒有關,特別是心情緊張、抑鬱、煩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容易使身體機能抵抗力下降。

  4、遺傳。子宮肌瘤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5、肥胖。一方面脂肪會代謝成雌激素,而子宮肌瘤依賴於雌激素生長;另一方面,婦女每超重10公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相應增加21%。

  6、生育年齡。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歲,晚生孩子的女性,相對更易得子宮肌瘤。

  7、環境影響。長期處於有毒有害環境,比如接觸農藥、食用用含激素飼料餵養的黃鱔、甲魚等。

  子宮肌瘤常見症狀

  月經不調

  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的月經不調症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多見於大的肌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並影響子宮收縮,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血樣膿性排液。長期經量增多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

  下腹包塊

  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時可從腹部觸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於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就醫。

  白帶增多

  肌壁間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子宮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

  壓迫症狀

  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子宮後壁肌瘤***峽部或後壁***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祕等症狀。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

  其它症狀

  包括下腹墜脹、腰痠背痛,經期症狀加重。肌瘤紅色樣變時有急性下腹痛,伴嘔吐、發熱及腫瘤區域性壓痛;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可有急性腹痛;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宮腔向外排出時也可引起腹痛。黏膜下和引起宮腔變形的肌壁間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產。

  子宮肌瘤的治療措施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相對保守,主要適用於還有生育需求和肌瘤症狀較輕的女性,如果客觀上患者不適合或非常排斥手術的話也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在治療前最好先做刮宮取內膜檢查,不僅能止血還有利於獲得疾病的第一手資料。

  手術治療

  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方法有子宮切除術和肌瘤切除術兩種。一般來說,醫生會向45歲以下的女性推薦可以保留子宮的肌瘤切除術,因為就算絕經之後,子宮的功能還會運作5~10年,過早切除子宮的女性容易衰老。而對於子宮切除術,醫生的主張通常是全部切除。兩種型別的切除手術都存在復發的可能性,患者術後應當定期去醫院複查,防止有新的肌瘤發生。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注重內在的調理,多以活血化瘀、調理肝脾、清熱解毒為主,從梳理內分泌系統著手,治療子宮瘤。在喝中藥的同時,患者還可以輔以鍼灸、按摩等理療,鞏固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