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養生小常識

  秋冬季節養生對於人體儲存能量,順利過冬十分重要。養生專家表示,秋冬季節養生應該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注重斂陰護陽,做到適度進補、適當運動和調節情緒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7個秋冬養生小常識

  1、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會使面板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面板更加的乾燥瘙癢,嚴重還會引起皮膚髮皺、脫水。建議盆浴時間20分鐘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鐘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尤其有些雞面板的妹子,有“滾燙的水能洗去雞面板”的心理。但是其實水溫過高也會破壞面板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面板的乾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認為洗多了身體才會越來越乾淨,其實這樣做只會讓面板越來越乾燥,反而會加重面板瘙癢的問題。導致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面板感染。

  2、多睡一小時

  中醫認為,秋冬為陰令,秋時陰收,冬時陰藏。故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養生,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則事半功倍。“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頭北腳南定位準確。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覺姿勢張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臥負擔輕。

  3、記得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身體抵抗外來侵害時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活力都和維生素有關。因此,秋冬季感冒流行季節,別忘記每日服用維生素C片劑,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例如獼猴桃、橙子。 為使呼吸道黏膜經常保持溼潤,還要補充維生素A,最佳來源是茴香、胡蘿蔔和甘藍***小蓮花菜***。此外,經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們富含維生素E。

  4、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5、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6、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7、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能有效預防秋燥。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秋分的藥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蓮子羹、百合蓮子瘦肉湯、銀耳百合羹等。

  秋冬季節養生茶推薦

  1、蘿蔔茶

  茶方:白蘿蔔100克、茶葉5克,加少量食鹽。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煮爛,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再將茶葉用於沖泡5分鐘後倒入蘿蔔汁內服用。

  服法:每天兩次,不拘時限。

  功效:白蘿蔔營養豐富,含鈣且有藥用價值,這款秋季養生茶有清熱化痰功效,配茶飲用能清肺熱、化痰溼,少加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

  2、菊花茶

  茶方:幹菊花10g,枸杞子5g,蜂蜜適量。

  服法:加入清水煎煮後代茶飲用。

  功效:有明日清肝,清熱解鬱的作用。電腦一族經常飲用,可緩解眼部疲勞。

  3、枸杞茶

  茶方:取枸杞子15g。

  服法:加水煎煮30分鐘,待溫涼後代茶飲用。

  功效: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不管是泡茶或是直接咀嚼食用,對電腦一族的眼睛酸澀、疲勞、視力下降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4、生津茶

  茶方:青果5個,金石烘、甘菊、竹茄各6克,麥冬、桑葉各9克,鮮藕10片,黃梨2個,革養5個,鮮蘆根2枝。

  服法:煎水代茶飲。

  功效:生津止渴,養陰潤燥。適用熱病傷陰,或老人陰虛津枯,口渴,咽乾,脣燥等。

  5、蘆根蜜糖茶

  茶方:取鮮蘆根25克,加蜂蜜適量。

  服法:加入適量熱開水加蓋浸泡10分鐘,並用筷子和勻後再飲用。

  功效:有生津清熱、潤肺利咽之功。

  6、桔紅茶

  茶方:桔紅3-6克、綠茶5克。

  服法: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後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

  功效:此茶以桔紅宣中理氣,消痰止咳。茶葉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製,對咳嗽痰多、粘而難以咳出者療效較好。

  7、茅根銀花茶

  茶方:銀花15克,白茅根25克。

  服法:加入1升水,煮沸,再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銀花能清熱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療病毒性感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

  8、銀耳茶

  茶方: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

  服法:先將銀耳洗淨,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

  功效:適用於陰虛咳嗽。銀耳是食藥兩用滋補佳品,內含蛋白質約10%、碳水化合物65%、無機鹽4%;還含有維生素E,以及磷、鐵、鈣、鎂、鉀、鈉等。藥用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銀耳配冰糖可助滋養潤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葉取其消痰火於利溼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