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疫苗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現在的兒童的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接種的一種的東西,有助於寶寶的成長,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供大家學習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疫苗的種類

  疫苗有活菌疫苗,死菌疫苗、類毒素三種。

  疫苗具有以下的特色:

  ***1***活菌疫苗減毒活疫苗作為疫苗用。

  如小兒麻痺、脊髓灰質炎、麻疹、BCG***卡介苗***等疫苗皆是。接種活疫苗的話,會發生輕微的感染,血中與細胞雙方的抵抗性會提高。免疫力長久持續,所以不用進行數次追加免疫。

  ***2***滅活菌疫苗殺死病原體,只留下能夠產生免疫力的毒素作為疫苗。

  如百日咳、乙型腦炎、流行感冒等疫苗皆是。接種滅活菌疫苗,可在血中製造抗體,以殺死入侵的病原體。滅活菌疫苗無法像活疫苗一樣在體內增殖,所以必須經常追加接種,以強化免疫。

  ***3***類毒素取出病原體的毒素,加以削弱毒性而成為無毒化。

  接種類毒素的話,血中可製造某種物質,使菌中的毒素無毒化,可藉此預防疾病。白喉、破傷風的疫苗即屬此類。不過,與滅活菌疫苗相同,不具持續力,所以必須經常追加接種。

  疫苗的作用

  疫苗的作用就是通過訓練身體的免疫能力而讓其防禦體系針對病原進行合理的反應,讓它不產生歇底斯里的過度免疫反應,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身體其它部分不受傷害。身體功能正常,才是人體整體功能正常的根本。疫苗是模擬病原,充當侵入人體的“壞蛋”,如果不夠“壞”,就不能引起體液免疫的“重視”,起不到誘發免疫反應的作用,所以一般而言,減毒活疫苗能誘導最強的免疫反應,滅活疫苗次之,成份疫苗最弱。從安全性角度來說則相反,減毒活疫苗最不安全。

  兒童接種疫苗的選擇

  我國兒童因接種疫苗致死致殘屢屢出現,如此糟糕的事情,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在我們孩子的身上?譴責、憤怒、難過都無濟於事,我們身為父母能夠做到的,就是替孩子把好關,努力把自己的培養成“專家”,火眼金睛甄別危險,護佑寶寶安全長大。雖然出了疫苗事件,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給寶寶接種疫苗了,正規渠道的疫苗可以對寶寶起到重要的疾病防範作用。嬰兒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善,身體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界不好因素的影響而患病,因此按時接種疫苗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哪些是我們必須接種的疫苗。

  我國目前實行的計劃免疫包括寶寶出生後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注射乙肝疫苗可以較為有效地阻斷母嬰傳播,也就是說母親若患有乙肝,通過接種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寶寶被傳染。後者預防結核。

  隨後還將陸續給寶寶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白百破疫苗;麻疹、乙腦、流腦疫苗;麻風腮疫苗等。

  另外還有一些如水痘、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等,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選擇接種。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跟外界接觸較少,生活環境相對潔淨,上幼兒園後,跟外界就有了密切接觸,因此被傳染上一些疾病的機會也就隨之增加,所以建議父母最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給寶寶接種預防水痘、甲肝等疾病的疫苗。

  提示:

  接種疫苗不可盲目求全,而應根據孩子自身條件來進行,例如孩子如果得過水痘,身體裡就會產生抗體,一般就不會再患水痘了,當然也沒必要再接種水痘疫苗了。

  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寶寶自身的情況跟疫苗接種後的反應有緊密的關係,一般來說,寶寶生病的時候不建議接種疫苗,以免引起不良後果。此外,還有哪些情況我們需要注意呢?

  有以下情況的兒童一般應禁忌或暫緩接種疫苗:

  1、患有皮炎、化膿性面板病、嚴重溼疹的小兒不宜接種,等待病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2、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3、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4、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5、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6、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小兒不宜接種;

  7、當孩子有腹瀉時,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的患兒,須待恢復兩週後,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9、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

  10、空腹飢餓時不宜預防接種。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帶寶寶接種疫苗時,一定要將寶寶當時的身體情況詳細反映給醫生,最好攜帶相關病史資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難以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的情況,一定要告訴醫生,由醫生決定。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