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衍生品的介紹

  在這五千年的傳承中,由茶而生的茶文化與茶衍生品始終久盛不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作為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最古老的傳承之一,自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對於茶的溢美之詞。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陸羽,曾專門撰寫《茶經》,而他的《六羨歌》更是廣為流傳:“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古人品茶帶來的閒情逸趣最宜入詩,白居易在《兩碗茶》中寫得好:“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在這裡,茶被視為人們對閒適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我官於南今幾時,嚐盡溪茶與山茗。”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蘇東坡不僅寫了大量茶詩,在他的詞作中也多有詠茶佳句,如“且將新火試新茶”等。

  除了在詩詞方面的文化傳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茶而生的飲食文化更是經久不衰:從先秦時期以茶茗原汁原味的煮羹作食,到今天,以其講究茶食與茗宴品位的科學性、追求豐富多樣化的藝術情調為特徵,這其中更是凝結了國人對於茶的深厚情感。

  而今天,在中國傳承了近五千年的茶文化,更是得到了一菩的發揚光大,造就了新時代的茶衍生品。

  譬如,以紅茶開心果、大紅袍聖女果、大紅袍小山梅、紅茶黑加侖、茶香棗、普洱烏梅、紅茶開心果、紅茶杏仁、茶香一口酥等為代表的茶食,以普洱鮮肉火腿粽、鐵觀音蛋黃鮮肉粽、大紅袍蜜棗粽、紅茶栗子鮮肉粽、綠茶豆沙粽等為代表的茶香棕,以及豐富多樣的茶月餅。在一菩,無論是形形色色的產品,還是茶藝茶道都得到了與時俱進的創新,茶文化氣息濃郁,時尚而又不失復古,為現代愛茶人提供了一份健康與品質的選擇,更提供了一份千年傳承的情感寄託。

  如今,距離端午節還有一個多月,一菩的茶香粽就已經開啟預定,與普通粽子相比,茶香粽有不油膩,更爽口、更健康等優點,因而備受現代人青睞。以普洱肉粽為例,普洱可減肥,加入肉粽中,不僅可以化解油膩,又能讓粽子吃起來更清新爽口,為追求品質的現代人帶來口感與健康的新選擇。

  飲茶,品茶,吃茶,對於國人而言,茶仍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有一菩這樣的企業幫助,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茶衍生品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成為中國五千年茶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一環。

  茶葉過剩產能轉化為衍生品的原因

  創新研發利咽保健品

  “作為安溪名優茶葉品種之一,安溪肉桂茶幹茶外形細小卷曲,宛如珠子,色澤褐綠,表面很有光澤,嗅之有明顯的‘生薑’味道。”安溪縣農業與茶果局局長蔡建明介紹,越好的安溪肉桂“生薑”味道越濃郁。據稱,安溪大坪山一直盛產肉桂,民間一直有肉桂清咽保健的說法,村裡原本就不多的肉桂幾乎是自產自飲了。家裡老人小孩喉嚨不舒服了就來一杯,安溪肉桂因此被當地人稱為“神茶”。

  如何令“神茶”讓更多人知道並且開啟銷路,帶動茶農致富呢?穎昌茶廠負責人張穎聰在安溪縣資深茶業專家的建議下,委託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進行了研究。

  “科學實驗證實安溪肉桂對引發急慢性咽喉炎的3種主要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它能產生抗體,減少炎症的發生。”研究院的譚蓉博士說,根據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範***2003版***中清咽保健功效評價方法,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進行了細菌實驗及動物實驗,經過7個月的科學論證,得出安溪肉桂清咽保健功效的結論,並最終形成了《穎昌牌安溪肉桂清咽保健功效研究報告》。“我們採取白鼠實驗,安溪肉桂的民間功效具有科學依據。”譚蓉博士說

  “這主要是源於兩年前的一次茶友會。”張穎聰說起兩年前的一次泡茶經歷。當時安溪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林清傑因為咽喉不舒服,試飲了肉桂之後感到通暢許多,為此建議他們要趕緊進行科學論證,找到依據從而開啟市場。隨後在多位茶葉專家的共同推動下,才有了相關科學論證的依據。

  據稱,安溪肉桂十分嬌貴,產量很低,只要一遇早寒,基本上沒有什麼收成。為此,安溪肉桂主要生產企業穎昌茶廠將肉桂特別保護區設定在大坪鄉鵝頭峰下,海拔近千米的獅峰巖區域,目前共有肉桂茶園300畝。為確保安溪肉桂優良品質長久延續下去,穎昌茶廠成立了穎昌肉桂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影響茶農130多戶,建立安溪肉桂茶葉基地,並全部採用傳統制法加工安溪肉桂。每逢茶季,穎昌茶廠負責人張穎聰都到現場對茶農採摘茶葉、涼青、搖青等茶葉初制環節進行指導,以保證安溪肉桂“肉”味十足。經過不斷改善的安溪肉桂品牌產品穎昌肉桂的製作工藝已獲批國家專利,被評為安溪茶產業創新創意獎、安溪縣科學技術獎專利獎等;穎昌牌安溪肉桂還入選“泉州十件寶”、參與清新福建旅遊推介,成為可代表安溪、代表泉州走向國際的特色茶品之一,參加中華茶奧會。安溪肉桂已經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市場受到華人的追捧。

  “安溪當然不只有鐵觀音一個名品,為了繁榮整個市場,我們願意幫助更多運用科技手段,推廣特色優質茶新品的企業。”安溪縣政府副縣長王金章說,僅盛產肉桂的安溪大坪就有毛蟹、烏旦、黃旦、本山、梅佔等茶葉名優品種。安溪作為中國茶都,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茶樹資源十分豐富,優良品種達60多個,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首批認定的30個國家級良種中,安溪佔6個***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梅佔、大葉烏龍***,被業界譽為“茶樹良種寶庫”。接下來,安溪將適時推出“名山、名種、名茶”系列,形成百茶競香局面。

  廢棄茶渣製成香產品

  安溪以茶葉聞名全球,叫得響的八馬、華祥苑等茶品牌也都與茶相關,可是至今鮮有相關的茶葉深加工產品聞名於世。“茶產業要突圍發展就必須創新,我們願意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安溪懷記茶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加懷說,他們近期正在申請國家專利的茶制香產品便是最好的茶葉衍生品。

  其實對於制香產業,姚加懷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接觸。與新中國同齡的姚加懷成長於安溪製茶世家,最初致富時也是從茶葉銷售開始。據稱,1986年時,為了回鄉參與扶貧,他創辦了恆記衛生香廠,產品一度成為首批銷往臺灣的搶手貨。隨後幾年裡在安溪縣政府及各界的努力開拓下,鐵觀音的名聲越來越大,茶產業經濟欣欣向榮。原本也是製茶高手的姚加懷,再度轉身,從制香產業回到了茶產業,2000年創辦了福建安溪縣歷山茶葉有限公司。在此期間,他一直強調環保的重要性,在建設6000多平方米現代化茶葉生產廠房的同時,還建設養殖場,併發明茶葉殺青機,用沼氣來炒茶,沼液來澆茶,用迴圈方式實現種茶製茶的有機化、生態化。“茶產能過剩的當下,我想到了結合二字。”他說,面對安溪茶業發展實際,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憑藉在製茶和制香方面的基礎,姚加懷從去年開始學會兩條腿走路,一手堅持生產優質茶葉,一手則利用製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茶枝、茶渣、茶沫壓制成茶制香品。“黏合劑採用的是天然榆樹皮,茶產品含量很高,湊近就可聞到茶香。”他說,香品燃燒之後還會釋放茶多酚等含量,屬於市場全新開發的產品,受到一些寺廟人士及雅士的喜歡。“很多香品是採用溼水黏香製成的,可是我們採用的是全自動的壓制方法。”他說,下一步他們將借鑑安溪肉桂的方式,引入科技測試手段,進一步證明茶制香的環保功效,“契合環保大主題,響應創新大方向,相信我的茶制香銷售前景可期”。

  科技力量提升茶品質

  其實在安溪強調農業迴圈經濟模式的茶人有很多,安溪縣桃舟鄉的桃源有機茶基地也是其中之一。“好茶少不了科技力量的引導。”安溪有機茶協會會長、桃源有機茶基地負責人汪健仁說,茶品類百花齊放之時,已經名聲在外的鐵觀音品牌更應進一步維護。“除了生態茶園之外,我們認為應該在茶園裡建一個科學平臺,把更多科技界的能力引到茶園裡來,進一步深化開展田間試驗和科學研究,以期更高效地探索出一條讓茶農受益、政府滿意也讓師生得到鍛鍊成長的科教服務新模式。”他說,“這將是可以服務百茶的新型服務平臺。”

  日前,中國農業科技小院啟動儀式暨有機茶高效養分管理專家諮詢會在安溪縣桃舟鄉的桃源有機茶基地舉行,這標誌著茶產業的首箇中國農業科技小院成功落戶安溪。據稱,中國農業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業大學發起並建立在生產一線的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有關方面通過組織科技人員駐地研究,以“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和零費用”服務農戶及生產組織為特色,引導農民進行高產高效生產,促進作物高產、資源高效和農民增收,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打造農業科教服務新模式,探索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汪健仁介紹,目前,安溪縣共有有機茶葉生產企業21家,認證面積38358畝,有機茶產品產量2407噸,茶葉認證面積居全國產茶縣第一位。近年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新規正式實施,安溪有機茶發展也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技小院”的落戶將有效助力有機茶高階化生產銷售。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對茶園土壤、茶葉生長等方面深入研究。

  中國茶的精神就是“廉、美、和、敬”,茶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最佳“代言人”。楊秀芳認為,茶葉本身富含的茶多酚、咖啡因等含量就預示著茶是自然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如何用好這個禮物呢?她認為首先便是需要保證茶園源頭的健康與環保,然後便是以科學的精神不斷地研究挖掘、宣傳茶產品的可貴之處。她很高興這次來安溪不再只是為了鐵觀音,同時她也帶來了他們研究所研發的茶葉深加工產品——護手霜。“化妝品、洗滌用品等深加工領域裡還有很多空白值得發現,而在茶葉原有的消費空間裡,無論是具有大眾消費特徵的利咽安溪肉桂還是強調高階、優雅的有機茶鐵觀音,都與茶葉本身‘雅俗共享’的特質分不開。”她再次強調,產能過剩的當下,需要更大膽地創造需求,安溪茶產業的機會還有很多。

  茶文化茶的功效

  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 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