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人生範文

  茶道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那茶道與人生的文摘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道與人生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中國老百姓一日不可無的“開門七件事”,茶是其中之一,可見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與份量之重。茶,神農最初稱之為“查”,即查詢並清除體內毒素之意。喝茶的習慣在我國源遠流長,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現在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國人的養生之道、待人接物之道、休閒之道和修身處世之道。

  茶,這一“天含之、地載之、人育之”的“三才化育”之甘露,巧妙地將淨化毒素、健身強體、陶冶情操、參禪悟道完美地集於一杯香茗之中。它是平凡樸實、清新自然的,可以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飲食,為解渴為健康而隨意地喝;又是清雅脫俗、意蘊深長的,可以極盡風雅、極盡講究,為解憂為養性而求品位地喝;它可以一個人自泡自飲,淡泊清靜地喝;也可與三五好友,談心熱鬧地喝。

  飲茶之風之所以盛傳不衰,與“茶道”這一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而關於“茶道”的見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甚至從中悟出了許多禪機,將茶道與人生之道融會貫通,日本人倉譯行洋在《藝道的哲學》一書中就寫道:“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茶道超出了藝道的範圍,成為了‘人生之路’。”我愛喝茶,並特意買了幾把紫砂壺,學了些功夫茶的沖泡方法,但我喝茶沒有特別的講究,沒有特別的偏好,興致好的時候也在家裡實踐一番功夫茶,一邊與老公喝茶聊天,一邊用茶水養養壺,如果一個人在家,則隨意地泡上一杯,邊喝茶邊隨便抓本書讀,一來二去竟也有了些心得,當然只是個人觀點,還膚淺得很。

  現在提起茶道,很多人以為注重禮儀形式的喝茶方式就是茶道。但我一直認為,所謂的茶道——茶中之道,“色、香、味”應該是茶道的本源,而喝茶方式倒居於其次。喝茶,其實抱持平常心,領略“色、香、味”本質即可,不必要非得那麼講究——非價格昂貴的好茶不喝,非名家手工的紫砂壺不用,非精工泡製的功夫茶不飲。我一直認為,品茶是一種自我內在感覺的體驗,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感受,有人喜愛鐵觀音的醇而我獨愛日照茶的綠,有人愛品龍井茶的清而我喜歡普洱茶的烈,有人享受碧螺春的雅而我鍾情烏龍茶的韻……不要跟著潮流走,不必在乎別人愛喝什麼,你儘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口味的茶葉,用自己中意的茶杯或壺沖泡開來,坐在讓自己舒適的環境,選擇讓自己放鬆的姿勢,或隨意或講究地喝上一通,能從茶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品出屬於自己的韻味,已然足夠。這正如人生在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信仰不同、追求不同、起點不同、境遇不同,諸多因素決定了每個人的選擇各不相同,因而走出的人生之路也就必然不同。我們沒有必要與別人攀比,也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既然上天發給了我們這樣一手牌,我們就盡最大努力打好自己的牌,既然命運讓我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們就盡最大努力讓生命更加精彩,古語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間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英雄又豈是以成敗輸贏來論的呢?心靜神怡地品出茗香的韻味,心滿意足地活出自己的幸福,真的就是一種智慧的人生。

  在用紫砂壺泡茶的過程中,我發現,同一種茶泡在不同的壺裡,味道竟有些不同,可見紫砂壺是為茶而生的,又是與茶互動的,當茶性與壺性相匹配時,茶效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茶的“色、香、味”是最醇正的。這正如人與環境的互動、理想與現實的交融,人生是一個不斷追尋個人理想、不斷調整現實定位、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人有正確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並能不斷進行自我調整、自我激勵。善於定位、善於調整、善於抉擇,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哪裡——有合理的現實期望,能夠保持清明的理性,堅守自己的原則,無論是擇業、理財、交友還是尋找人生伴侶,都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我以為,人生就成功了一半,至少能讓自己活得清清爽爽、明明朗朗而不會糊糊塗塗、混混沌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那麼下一步,就是要學會堅持,堅持不是鑽牛角尖式的一成不變的固守,而是如輕巧地繞過巨石、穿越巖洞後終會奔流入海的潺潺溪流,在明確的大方向之下,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自我,更好地適應環境、適應崗位,最終實現人生目標與自我價值,這種堅持才是一種智慧的堅持。這正如茶與壺的相得益彰,人與環境實現了良性互動,就能獲得更加和諧的生存環境、營造互惠雙贏的利益格局,就能更加遊刃有餘地發揮個人特長、事半功倍創造良好業績。

  細細想來,人生在世,真如清茶入壺。順應個人的天性,選擇鍾情的茶葉,守好適合的紫砂壺,泡出獨特的茶香,我以為,這樣的茶就應該算得上是一壺好茶,清心怡神而韻味悠長;這樣的人生之路就應該算得上是一條人間正道,堅定執著而洞明清朗。

  2

  茶道與人生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壺溫水。”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用溫水沏了,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水泡茶?”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名茶鐵觀音啊。”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壺沸水。”稍頃,小和尚提著一壺沸水進來。釋圓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茶葉在杯子裡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釋圓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茶水,清香撲鼻,***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著說:“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裡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3

  茶道 人生

  聽一曲高山流水,品一杯淡雅香茗,清茶美哉,人生快哉!茶之道亦如人生之本。

  茶道之初,先燒一壺開水,用來洗杯,這就好似人生之初,一個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嬰兒,總要注入些激情,才能有信心穩健地走下去。

  洗杯之後,就要加入一些茶葉,就像一個孩子,但憑一股激情是不行的,還要學習知識和接受新鮮的事物,這才是鑄就成功的重要一步。接下來就是泡茶了,知識與激情融合成的並不是成功,他們只是成功的基礎,成功還需要時間,同樣,單單的水與茶葉也無法稱之為茶,只有等待幾分鐘,茶香才能悠悠飄出。

  這時,茶几乎是泡好了,在向功道杯倒茶前,要把幹塵過濾網置於其上,用來過濾茶渣。人生也一樣,吸取進來的新事物不一定都是積極向上的,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成功已經近在咫尺,但不要自滿自得,一飲而盡。這樣的人生就會與成功擦肩而過,只有像茶道一樣,倒茶時——鳳凰三點頭,謙遜,內斂,對師長,父母要畢恭畢敬。因為懂得感恩,有回報理念的勝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一杯茶,三口品,品到的不是濃烈的味道,而是清幽淡雅的香氣和無窮的回味------

  人生,茶道;茶道,人生。人生如茶道,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