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茶與人生的文章

  人生如茶,經過眾多煩瑣的程式,最後形成了一杯清茶,各中的滋味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嚐、慢慢回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茶如人生 淡雅一世

  手執一杯香茗,品味著四季的蘊味,品淡出人生的精彩,一杯清茶,'心素如簡、人淡如茶’,吾之所願!--題記

  秋天的夜,有一點微涼,卻絲毫沒有睡意,我習慣在睡覺前泡一杯綠茶,看著茶葉在杯中翻騰,飄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著茶葉在杯中浮沉,茶色的變化,喝一口,細細的品味著茶味的苦澀甘甜,體悟著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榮辱,品淡人世的苦樂、炎涼。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寧靜,深入細緻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樣,酸甜苦辣。

  夜已深,聞著淡淡地茶香,漫漫長夜有一份靜養之心,此時沒有一點矯飾和浮躁,忘卻了一切得失和榮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然而,在這個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實現和拼搏自己的夢想和希望。生活的壓力和緊繃的心絃,讓人無法釋懷那份輕鬆的心情。人們渴望心靜、心安、心清的狀態,好像似水中撈月,祈盼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願景,恰如海市蜃樓。驀然回首,方才意識到真正值得我們為之追求與嚮往的東西其實很簡單。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柔柔的一縷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驀然回首中感悟著人生的真諦。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茶分: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花草茶。茶不同,茶韻和茶味就不同。

  敏銳芳香的茉莉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聞來卻依舊生動如初。彷彿似初戀少女情懷的芳醇。茶氣中,猶如一素衣少女隔岸淺笑低吟。

  淡雅的是碧螺春。聽名字就不僅讓人想起眉清目秀、風姿綽約行走在阡陌的秀麗村姑。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舊式女人。深閨大院,相夫教子。雖美麗而不張揚,氣質的清芬卻常常在舉手投足間似有若無地飄散出來。

  雲霧茶有種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後升騰起的依然是漠漠的雲霧,有幾分超然向外的禪意。像生性沉靜的女人,很難真正被熱情點燃。她總在雲裡霧裡氣定神閒地看你,你卻很難走入她的內心。

  毛尖最言情。溫柔纏綿,風韻十足,散發著高貴成熟的女人氣息。有種女人生來柔骨而就,媚而不俗,甜而不膩。當然,此茶需得好水衝了,再加上適當的品茶方式,你方能品盡其中的韻味。

  鐵觀音品來悠長醇厚,底氣十足。一如韜光養晦、守拙式的婦人。一生的紅袖脂香,滄桑雲雨,都已經是明日黃花。沉澱下來的是幾分落寞的清明,品來又有幾分綿長的回味。

  普洱茶色如紅酒,猶如柔情似水的女人,千般情絲在杯中起起落落,縈繞不絕。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也可以說是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節裡飲茶,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融入這變化紛紜的大千世界。在融會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融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人間。

  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一切自然,一切脫俗,一切入幽美邈遠的意境去。方為一盞無味而至味的茶,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願!  作者:城市旅途

  篇2:茶與人生

  清明節那天,朋友給我捎來一袋新茶,儘管有先嚐為快的慾望,但因忙忙碌碌,一直到今天下午才偷閒沏了一杯,然後坐在一旁,嗅著縷縷清香,凝視杯中那沉浮的茶葉。

  據行家說,龍井茶的採製,春季分四次,品質因採摘鮮葉的早晚而定,以早為貴。驚蟄後至清明前採是採製首批春茶的最佳時機,稱為“明前茶”,因嫩芽初迸狀似蓮心,故又稱“蓮心”。而過了清明後採摘的茶葉就大不如“明前茶”那麼珍貴了,穀雨前採摘的二春茶稱“雨前茶”,量比較多,已有一葉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槍,故又稱之為“旗槍”……

  手持茶杯輕旋,茶湯均勻晃動,茶香濃郁散漫。透過晶瑩透明的玻璃杯杯體,那杯中的茶葉變幻莫測,朵朵嫩芽,好似神龍探爪舒腰,或緩緩舒展,或搖曳沉浮,顆顆“蓮心”立見,徐徐沉落於杯底,色澤清明碧綠,甚是美妙。舉杯品之,舌尖稍覺清苦,細細品嚐,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有人說開心時需要以酒助興,痛苦時則要喝茶。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老太叫孟婆,她喜歡幫助人,特別是那些有痛苦的人。若見到痛苦之人,她就會精心配置一道茶,讓他***她***喝後忘掉痛苦,忘掉前世。後來人就把它叫做孟婆湯了。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誰人沒有煩惱,難怪古人如此,在生活七件事中,除柴、米、油、鹽、醬、醋外,還要加上茶。

  當你登上巍巍點蒼山麓時,定能體會到白族不僅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你到了那兒,往往能品嚐到他們為你做的“三道茶”。

  “三道茶”的形成出於一個寓有哲理的傳說:一位老木匠教徒弟多年,臨出師前帶徒弟去蒼山伐樹鋸板,幹了一天活,徒弟口渴難熬,隨手抓了把鮮樹葉放***中咀嚼,苦澀地皺眉咂舌。師傅說:“要學好手藝,不先吃苦頭是不行的!”等把木板鋸好,師傅給徒弟一塊紅糖,鄭重地說:“這叫先苦後甜!”待徒弟出師臨別時,師傅遞上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葉,讓徒弟喝下。徒弟品味道:“有苦、有甜、還有麻辣,真叫人回味。”老木匠高興地說:“對了,一苦二甜三回味,學手藝和做人的道理都在這裡。”

  喝“三道茶”,就是在品嚐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不受苦中苦,難得甜上甜,人在甜中還要多回味啊!

  我喝過好多種茶葉。再好的茶葉,如果不溶於水、不為人所品、所嘗、所飲,對於茶而言又有何用?作為一個人,他的學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於社會,樂於幫助他人,又何足道哉?

  品茶,最為貼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種淡淡的滋味。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而乏味,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窮極逸樂,因一切甘甜已經遍嘗,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緻、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

  是的,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但把它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雖說沒有茶葉便不會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注、所品味的已經不再是那片片茶葉了,而是這杯中之茶湯。

  這一切又何嘗不像人?在茫茫滄海人世之中,每個人都宛如一片茶葉,每個人都要從生到死,貢獻出自己的畢生,走完自己人生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留心每一個人,就像在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留清香在人間;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必因融合於集體不被人所關注而沮喪,只要我們已經為社會做了自己應做的事,就應問心無愧。

  唐代的劉貞德曾經總結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不單純是一種飲品,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度和精神境界。一個人若像茶一樣有品位,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會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會恪守做人之道。

  篇3:茶入人生

  我不諳茶道,對茶更談不上高深的研究了,偶爾受朋友之邀品品茶,大多時候還是在家裡或單位辦公室裡,獨坐獨飲,這個時候的自己,雖說沒什麼品茶的高品位,但卻多了些茶中品人生的小滋味,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才漸漸領悟了茶如人生、茶道即人道的道理,品茶品出了人生的況味。不是嗎?“茶”字的涵義不就是人在草木中嗎?

  茶的初始如人生。炒制好茶需要在溫鍋中慢慢揉炒,長達數個小時,茶葉才會慢慢集聚。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簡單了,把鍋加熱,半個小時就夠了,但這樣的茶飲起來索然無味。人生亦如此,每個人出生時幾乎是平等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像炒茶一樣,將會慢慢敵發生變化。在現實生活中, 品味為什麼高低不同,有時候不是因為你的自身問題,而是看在現實生活的這口鍋裡,你的靈魂被揉炒了多少回,這裡面蘊含著很深奧的道理。

  茶的經歷如人生。這得先從茶和人生的起步說起,茶的起步是從沏茶開始的,需要先用開水將茶壺、茶杯等淋洗一遍,這也叫“暖壺”,是為了放心的喝茶。人生的起步不也是這樣嗎?需要將大環境、小崗位都安排好了,這才便於安心地工作,裡面滲透著很深的“茶道”和人生的道理。然後,將茶葉放入壺中,用開水沖茶,這個時候,你定靜地注視著茶壺或茶杯,就會發現,茶葉都一邊飄搖著、舒展著爭先恐後地想飄到最上面,密密地擁擠到一起,似乎都想爭得最上一層,來釋放自己的芳香,可剛剛沏下的茶葉,芳香能有幾何?這時的主人是不會去品茶的芳香的。後來,在同伴相互擁擠的過程中,僅憑一點浮力的茶葉就根本支撐不住了,加之經水的浸泡,增加了體重,一片片茶葉搖搖晃晃,慢慢地沉到半空,大多都沉到了茶壺或杯子的底部,沉澱了的茶葉,這才漸漸地釋放出濃郁的芳香。由此反觀我們的人生,茶壺和茶杯就如同我們人生的大小“舞臺”,剛剛踏入工作的這把“大壺”或“杯子”時,都會好高騖遠,憑一時的衝動,紛紛衝向事業的上面或前頭,想盡快展示個人的能力和才華,都想往上衝,上面自然就會擁擠不堪。再說了,剛踏入工作崗位的人,能有多少才華值得施展?這樣一來,有的就會被碰的頭破血流,有的在擁擠中也沒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就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生活的打磨,先進思想的灌輸,就會一步步地沉澱,思想就會慢慢地沉思,也就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展示出了自己獨特的才華。人生的經歷正如茶的經歷,人們在人生這把“大壺”中,不停地飄蕩,在不同的位置起伏,展示出每個階段不同的才華。

  茶的顏色如人生。沏茶的時候,茶的顏色會由淺慢慢地變深,濃到極處,煞是好看,由於茶的種類不同,大致可由淺綠、淺黃、淺紅色,形成深綠、深黃、深紅色,這時候賞茶色會賞心悅目,到了最好的狀態,各種茶色再慢慢地由深變淺,直到很淺很淡,這就是沏茶的規律。人生也是這樣,起初,無論是事業和人生都很淡然,慢慢地隨著不斷髮展,在事業和人生中就會有新的起色,發展到一定階段,還會轟轟烈烈,到達事業頂峰的時候,還能創造出人生的輝煌。後因時勢、年齡、環境、機遇等因素不斷地發生變化,就會慢慢地退步,直到最終退休,這也是人生的規律,也是人生如茶的地方。再就是在每個人的人生中也不一樣,有的人在事業上是滾水沏茶,事業如茶一樣濃烈;有的人是冷水沏茶,事業如茶一樣慢慢濃,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發展;有的人是溫水沏茶,說濃不濃,說淡不淡,平淡人生。

  茶的味道如人生。我們品茶的時候,起初總是感到是苦味,再細細地品味,就會感到變為澀味,往下嚥的時候,就會感到是甘味。這不正是人生的規律嗎?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每個人起步的時候都會很難,“萬事開頭難”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每個人都要品嚐人生初始的苦味,後經艱苦拼搏,以苦為樂,迎難而上,才感到苦味漸漸淡了,接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澀味,這個時候才有了希望,也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如果畏難發愁,就會半途而廢,如果急起直追,將會到達勝利的彼岸,最後品嚐到的是人生的“甘味”,這是人生的最大收穫。

  “茶裡乾坤大,壺裡日月長”。既然茶如人生,我們不妨像炒茶一樣把自己的人生慢慢揉炒,像沏茶一樣一步步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像觀察茶的顏色一樣把握好人生的規律,再像品茶的味道一樣品嚐人生的甘甜。通過品茶,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諦。

  喬顯德